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https://www.nkuht.edu.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01 18:11:24)全球最大竹藝蝴蝶,成為校園中的亮麗一景

全球最大竹藝蝴蝶,成為校園中的亮麗一景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創校28周年,作育菁英,校友滿天下,對回饋母校不遺餘力,「竹籟文創」執行長賴彥池,以台灣特有種寬尾鳳蝶為型,編製了全球最大的竹編蝴蝶,栩栩如生彷彿將翩翩起舞,這項贈禮涵括對學弟妹期待「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在校積極向學,充實自己,未來前景無可限量,竹編的天然材質體現今重視的永續發展目標,放置在翠綠的草地上,十分協調,感受到春天旺盛生命力,也為28周年留下美麗的印記。

校慶另一亮點,是陳敦基校長創意發想,在校內精神標誌鐘樓前的大草皮,首度舉辦草地野餐音樂會,綠意盎然的草坪上,全校師生隨意坐臥,欣賞曼妙音樂,享用美味餐點,校長表示:希望全體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能拿出運動家永不放棄精神,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發揮高餐人特質,落實專業化、人文化、企業化和國際化,一起邁向新紀元。高餐首度舉行草坪野餐音樂會,與校友、學生以及教職員同樂

高餐首度舉行草坪野餐音樂會,與校友、學生以及教職員同樂
陳敦基校長感謝竹籟文創賴彥池校友捐贈竹藝蝴蝶
陳敦基校長感謝竹籟文創賴彥池校友捐贈竹藝蝴蝶

草地音樂會能順利舉辦,由研發處林淑瑛老師及校友群策群力成果,知名老新臺菜執行長薛舜迪提供精緻餐點,「綠野香蹤甜點工作室」梁智為校友親自烘焙各式甜點,「LOBI CAFÉ陋皕咖啡」林彥宇校友與「Dán Lōo等路伴手」吳馥如校友也加入,提供飲品及餐點,他們的支持為音樂會增添色彩,也為校慶注入更多的熱情與活力。職員與學員同樂

職員與學員同樂

今年遴選出兩位傑出校友,分別是高雄在地知名伴手禮業者,「不二緻果」董事長洪士峰和「高雄晶英國際行館」主廚廖仁彥。洪董事長百忙之中,抽空到校完成博士學業,期許自己要把在高餐所學,將有86年歷史的老店帶向巔峰,提升台灣糕餅業層級。不僅凸顯了對母校的熱情與支持,更展現了高餐校友在各行業的優異表現;廖主廚畢業後在烘焙領域積累了超過20年的深厚經驗,熟諳產品研發及品質控管,並於112年當選臺灣美食廚藝協會監事,也是2023世界廚師協會認可的烘焙類見習裁判。自108年開始回歸高餐分享經驗,傳承知識並持續將世界級見解帶回母校,鼓勵學弟妹共同成長,一起成為更好的高餐人。

高餐傑出校友洪士峰及廖仁彥
高餐傑出校友洪士峰及廖仁彥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馬偕醫學大學】Mackay Medical University

 

114年8月1日起正式改名

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學大學         https://www.mmu.edu.tw/


恭賀本校自114學年度起獲教育部核定改名為「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學大學」

本校於2025年3月17日獲教育部114年3月17日臺教高(三)字第1140011315號函核定自114學年度(114年8月1日起)起正式改名為「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學大學」,為本校邁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里程碑!

本校自2009年於北海岸創校迄今16年,育才有成、表現斐然,辦學成效有目共睹,獲教育部及社會大眾肯定。改名大學成功之喜訊傳來,全校教職員歡欣不已,也成為本校3月19日歡慶16週年校慶前夕的最佳獻禮。

值此感恩時刻,本校全體教職員生衷心感謝馬偕醫療財團法人(前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即馬偕紀念醫院董事會)及馬偕紀念醫院於1995年開始籌設本校之前瞻與遠見,教會牧長及醫院屬靈前輩們歷經14年艱辛的努力,於2009年3月30日獲教育部准予立案並於同年開始招生,創設國內第12所具有醫學系的大學院校。

馬偕醫學院秉持以「耶穌基督救世愛人精神為立校之本,效法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典範,培育愛人如己、關懷弱勢的醫事專業菁英。」為辦學理念,並以「敬天愛人、謙忍卓決」為校訓,傳承馬偕紀念醫院「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奉獻精神,為社會培育心中有神、對人有愛、為人謙卑忍讓、處事卓越果決之優質醫事人才。

在此教育理念下,學校16年來在上帝的帶領與保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與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牧長們的指導與代禱、馬偕醫療財團法人及馬偕紀念醫院全力的資源挹注、歷屆董事會大力支持學校發展方向,以及前任魏耀揮校長(第一、二任)與現任李居仁校長(第三、四任)帶領全體同仁以精實的行政管理與勤勉的經營團隊努力下,建立完整的校務治理機制與堅實的醫事教育根基,招生及畢業生國考成績表現傑出,建立卓越辦學成果及良好社會聲譽,在北海岸三芝校園建構一個國內兼具醫學專業與人文素養等優質特色的新世代醫學教育範式。

為提升學校競爭力及擴大社會影響力,並達成當初籌設計畫書之願景,本校在董事會同意與支持下,於2023年11月成立改名推動委員會後展開相關推動作業,於2024年1月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教育部於同年5月函復須配合及釐明補充事項,學校於8月再次報部修正計畫書,教育部於10月函復書面審查意見並於2025年1月2日至學校進行實地訪視,經2月24日教育部「113學年度大學校院設立變更及停辦審議會第1次會議」審議通過,最後於3月17日本校16週年校慶前夕收到教育部來函核定此改名案。申請改名過程中,審查委員除肯定學校經營成效優異、規模合宜,生師比、圖儀設施妥適,已具備申請改名一般大學之客觀條件,且16 年來經營有成,擴大規模有其必要性外,並期許本校提高從學院到大學的辦學架構及思維,加強校際交流、創新跨領域、學生自主學習等校務機制;非常感謝委員的勉勵與指教,此等實為本校校務應當精進之處。

未來本校將發展成為包括醫學院、護理學院,以及厚生健康學院三個學院之精緻型馬偕醫學大學,強化人才培育能量,以回應社會不斷提升之醫療需求,期能提升社會及教會之影響力。學校目前(113學年度)現有教學單位包括醫學系、護理學系(含碩士班)、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含碩士班)、視光學系、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學系、生物醫學研究所、長期照護研究所、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及全人教育中心等五系三所一中心,114學年度起並已獲准增設醫學系臨床醫學碩士班;此外,本校並已於113學年度向教育部提出物理治療暨普惠健康科技學系及職能治療學系之設立申請,以呼應我國超高齡化後之社會醫療需求。

為因應未來學生人數之增加,除既有一、二期校舍空間之外,本校也正積極進行第三期校舍新建工程(位於多功能活動中心北側,包含第三教學研究大樓及第三學生宿舍)中,以擴大學校整體空間量體,提供更完整的醫學大學校舍空間。

值此本校歷史重要發展關鍵之際,讓我們在感恩與歡欣之餘,共勉同心繆力,剛強壯膽前行,以「馬偕醫學大學」蒙恩且被賦予更多託付之名,繼續致力深耕醫學教育,傳承馬偕博士醫療傳道偉業,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為國內社會培育更多敬天愛人的優秀醫事人員!



【中山醫學大學】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中山醫學大學        https://www.csmu.edu.tw/




【臺北醫學大學】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臺北醫學大學      https://www.tmu.edu.tw/



【高雄醫學大學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高雄醫學大學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 高雄醫學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學習網 (KMU Wiki)

【靜宜大學】Providence University

 

靜宜大學      https://www.pu.edu.tw/

靜宜大學 Providence University | Facebook


優久大學聯盟

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


靜宜大學 - 維基百科


BUILDINGFOCUS【臺中市】靜宜大學校園建築



分項連結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規劃建設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建築物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主顧聖母堂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善牧學苑學生宿舍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新世代宿舍改建計畫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體育場館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建築資訊索引




【康寧大學】


康寧大學      https://www.ukn.edu.tw/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

TKU 淡江大學    https://www.tku.edu.tw/

Welcome to Tamkang University (AZ version)


2025企業最愛 淡江私校第一 預告全雲端智慧校園升級3.0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6:33:11)  114學年度學測將於1月18日登場,考生忙著準備考試之際,1111人力銀行與TUN大學網合作「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於今(16)日出爐。老牌私校淡江大學進入「整體職場表現」排行前十強,保持第九佳績,再次蟬聯私校第一。

葛煥昭校長與馬雨沛秘書長出席記者會,並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會亦安排優秀的跨域在學學生接受媒體訪問,該校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一年級學生鄧晴,因中文系雙主修資工系,並在競爭激烈的眾人中脫穎而出,順利考取資工系碩士班受到矚目。


今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淡江大學穩坐私校第一,葛煥昭校長(左4)出席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記者會。(圖/淡江大學提供)

在學群調查中,淡江大學共5類上榜,資訊與大傳兩學群均列全國第五、工程與外語皆全國第六、建築排名第八,成績超越許多國立大學,顯示企業端用人唯才,比起公立大學迷思,更重視畢業生的即戰力。葛煥昭表示,淡江的「三環五育」教育理念帶給學生除了專業之外的軟實力,同時在「AI+SDGs=∞」的校務發展方向引領下,能夠與時俱進,多元跨域,在在都讓淡江人成為企業青睞的私校首選。

葛煥昭於記者會上回答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的提問指出,淡江新鮮人受企業青睞的主因,「源自於1965年創辦人張建邦提出的三化『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教育理念,發展至今日的『三環五育』,培育出心靈卓越的人才。其中包含專業、通識,還有全國唯一必修的特色課程——社團學分,讓學生在團隊合作、敬業精神、領導統御、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能力,能不斷提升。」

甫出版的《2025升大學指南》指出,排行榜中傳統理工名校強勢霸榜,AI熱潮方興未艾,引領學校決心求變,跨領域學程已成顯學。葛煥昭針對AI浪潮回應:「淡江是臺灣第一所把AI和SDGs加在一起推動的大學。」該校在2020年成立AI創智學院,隔年「人工智慧學系」開始招生,2023年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審核,以「AI+SDGs=∞」為註冊商標,他表示,這個教育主軸意味著教學、研究、行政、服務的全面提升。

葛煥昭也提到淡江與超過190所企業進行產學合作,包括台灣微軟、遠傳、台灣西門子、亞泥,及校友企業信邦、翰可、穩懋等。他並提到近年推動數位與淨零雙軌轉型,建構「全雲端智慧校園2.0」且即將再升級,自信地邀請在場教育界人士參訪淡江,他自豪的說:「所有行政同仁對於雲端AI工具都能嫻熟運用,共用共享共創共編,並且節能減碳,達到永續目標。」

高等教育面臨少子化衝擊,全臺大專校院力挽狂瀾,致力提升學生的競爭力。鄧晴接受各媒體採訪時表示,淡江非常鼓勵學生跨域學習,為增進自己跨域學習機會,她同時擔任《淡江時報》攝影記者迄今,更修讀教育學程,被1111記者譽為「跨域文學與科技,用AI解讀甲骨文之謎」的跨域高手。

「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於去年8至9月間,針對有選才權力的企業負責人、主管及人資進行抽樣,黃若薇指出,受惠於政府定額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的政策,拉進了選擇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的學費,未來私校有機會招到更適才適性的學生,得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以及註冊率,更能拉抬畢業生在企業主心目中的評分表現。


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在「私立一般大學」排行中,老牌私校淡江大學蟬聯第一。(圖/淡江大學提供)


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今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淡江大學在「整體職場表現」名列十強第九。(圖/淡江大學提供)


淡江大學葛煥昭校長(右)出席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記者會,接受1111發言人黃若薇訪問。(圖/淡江大學提供)


「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淡江大學在提升學生的畢業競爭力上有許多作為,鼓勵學生跨域學習,資訊工程學系碩一鄧晴因跨域學習受到媒體關注。(圖/淡江大學提供)


淡江大學發表永續報告書與社會責任年報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25 18:01:38)  淡江大學永續發展的中長程目標,在遵循AI+SDGs=∞與ESG+AI=∞的引領,打造淡江成為在地國際、雲端智慧、永續未來之韌性大學城。永續發展與創新中心9月25日舉辦「2024淡江大學永續報導暨價值溝通發布會」,由學術副校長兼中心主任許輝煌主持,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一級單位主管等參與。會中發布永續報告書、社會責任年報及碳盤查報告,展現本校2023年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

2024淡江大學永續報導暨價值溝通發布會,展現本校2023年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攝影/林郁翔)


會中透過USR年報、永續報告及人才賦能三方面,闡述本校在多元資訊的揭露,《2023淡江大學永續報告書》,記載本校在永續發展藍圖中,透過人才培育、教學創新、行政革新、校園永續、資源共享、地方創生、智庫建言、聯盟共好、社會影響與價值溝通的價值創造歷程,其中特別提到,報告書的編製,係由全校各單位永續管理師整理並提供永續報導內容,之後引領學生共同編製,為教職員生群策群力的最佳展現。《淡江大學112學年度永續賦能實作成果報告書》記錄了永續報告學生編輯的成長歷程,說明通過永續賦能實作計畫甄選的他們,如何在編製過程中一同成長與進步,成為自己的永續長。

《2023 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年報》則分享本校5個通過教育部第三期USR計畫的團隊,在校務端支持及永續中心的統籌下,依個別特色,融入永續發展目標,提升學生社會參與、跨領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等能力,持續強化地方溝通、服務與連結的成果;更呈現本校首屆依「淡江大學社會實踐服務優良獎勵辦法」遴選,獲獎教師之焦點案例及國際案例成果,期許師生帶著更飽滿的能量,邁向USR的下一個階段,融入大學永續發展,並持續擴大影響力。
此外,《碳盤查》報告、淨零推動藍圖與TCFD的發布,說明本校以「建校100年淨零校園」目標,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廢棄物減量、採購高效或節能產品、建構永續能源管理平台、零碳教育與綠色交通的推廣、提升相關研究比率、關注並結合國際碳權趨勢並增加校園碳匯管道等措施與綠領人才的培育、推動成果與獲獎肯定。

許輝煌提到,本校自2021年起編製並發布永續報告書,成果從「求有」到「求好」至「有意義」,尤其是2023年的永續報告書,結合了各單位同仁與學生的協力,從重大議題的盤查與揭露,到10大重要利害關係人的關心議題,對於本校而言,都能確實提供學校推動相關事務的參考及日後努力的方向。「大學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我們樂見學生透過參與各項活動中而有所成長,也會更積極審慎的面對重要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相關議題,並進行適當調整,向永續校園的目標前進。」

學術副校長暨永續中心主任許輝煌開幕致詞,介紹本校2023年永續推動成果。(攝影/林郁翔)



【真理大學】Aletheia University

 

真理大學   Aletheia University

真理大學      https://www.au.edu.tw/    

法鼓文理學院

 

法鼓文理學院      https://www.dila.edu.tw/



2025  開創永續新時代.法鼓文理學院招生報名中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https://www-ch.scu.edu.tw/october/


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4月1日就職 期許東吳躋身國際最佳大學之列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01 14:10:31)東吳大學新任校長交接典禮4月1日於城中校區舉行,詹乾隆教授在董事長王紹堉親自監交下,從原任校長潘維大教授手中接過校長印信,4月1日起接任東吳大學校長。東吳新舊任校長交接,由左至右依序為東吳大學原任校長潘維大、董事長王紹堉、新任校長詹乾隆

東吳新舊任校長交接,由左至右依序為東吳大學原任校長潘維大、董事長王紹堉、新任校長詹乾隆

東吳董事長王紹堉、董事會董事王榮周、鄧振中和監察人馬君梅,以及校內一、二級主管、校友會貴賓均到場觀禮,典禮簡單隆重。東吳董事長王紹堉致詞,肯定潘維大校長任職12年的辛勞,並頒發感謝獎座,王紹堉說,縱然碰到少子化衝擊,但在潘維大的帶領下,學校財務依然強健、收支平衡,東吳大學的建校基金甚至不減反增;潘維大重視體育賽事,董事會也將撥款成立潘校長運動獎金。而接任校長詹乾隆同樣是東吳大學出身,王董事長非常自豪東吳可以培養如此優秀的人才,期勉詹乾隆校長讓東吳繼續發光。

卸任校長潘維大表示,從19歲進入東吳開始,除了當兵與到美國念書以外,一路的生命歷程都與東吳緊緊相連,是一輩子的生命印記,對東吳感情相當深厚,卸任最想表達便是感恩、感謝以及祝福。潘維大也感謝所有師長、同仁、校友的支持,並說相信東吳在詹乾隆的帶領之下,東吳肯定會越來越好。

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表示,東吳卓越表現外界有目共睹,今年東吳申請入學的學生比去年多了4千人,報名人數高達1萬1千人,期許東吳大學能領先私校、超越國立大學並躋身國際級最佳大學之列。治校理念涵蓋五大面向,「以大師為師—深化東吳卓越品牌」、「培育跨域人才—就學、就業穩定銜接」、「教研行政協力—戰勝少子化衝擊」、「校友攜手共進 - 打造全球東吳校友網絡」以及「績效導向資源配置 - 永續財務規劃及募款」。在培育人才方面,詹乾隆校長主張積極推動第二專長、微學分、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及自主學習方案,提供學生多學科、跨學科、超學科等多元學習機會。

詹乾隆校長為東吳會計學系72級畢業校友,赴美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後回校任教,曾任東吳副校長兼教務長、商學院院長、會計學系主任、商學進修學士班主任、國際商管學程主任及商學院EMBA主任,自基層做起,熟稔行政事務,資歷豐富,對母校具有強烈認同與深厚情感。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4月1日正式就任,左為董事長王紹堉

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4月1日正式就任,左為董事長王紹堉東吳大學董事長王紹堉致詞
東吳大學董事長王紹堉致詞東吳大學新任校長詹乾隆致詞
東吳大學新任校長詹乾隆致詞東吳大學卸任校長潘維大致詞
東吳大學卸任校長潘維大致詞


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      https://www.cycu.edu.tw/

義守大學

 


義守大學        https://www.isu.edu.tw/





【長榮大學】 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長榮大學        https://www.cjcu.edu.tw/tw/




中華大學


豪捐60億自願退場 中華大學董事長:與清大併校,像女兒嫁了好歸宿|天下雜誌


中華大學      https://www.chu.edu.tw/

中華大學 新聞網    https://news.chu.edu.tw/

中華大學 Chung Hua University | Facebook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5 16:14:58)


圖/中華大學315舉辦35週年校慶,全校師生歡喜慶祝。

中華大學於今(15)日盛大舉辦35週年校慶,結合豐富多彩的園遊會、社團展演、趣味遊戲與街頭藝人表演,校園宛如舉辦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會,吸引許多來自校內外的師生、校友及貴賓蒞臨共襄盛舉,展現中華大學的青春與活力。


圖/林政則創辦人與楊勝翔董事長,共同頒發校內資深教師獎

適逢創校35週年,華大今年以「回歸初心,未來精彩」為主題,象徵長年來秉持培育社會人才的初心,以優質的教學環境與資源,孕育無數英才遍及各業;展望未來與清華大學整併的計劃之下,相信必定能培植更多有專業素養的卓越人才,為社會注入新動能。為了肯定過去教職員生們的努力貢獻,校方特地頒發傑出校友獎、資深教職員工等獎項,感謝在眾人的努力之下,造就了精彩不凡的中華大學!


圖/林政則創辦人期望清華能夠延續中華的創校精神,讓教育生命這條路更加茁壯。

中華大學董事長楊勝翔特別感謝全校師生及校友,在學校面對風雨時堅持地支持華大。如今全台面臨少子化影響,大學教育受到衝擊,校方也藉由不斷的修正、調整方向,維護全校教職員生的權益,祝福中華大學迎向更璀璨、光明的未來!

中華大學創辦人林政則指出,回想起學校於民國79年1月招生時,僅有200多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系,到後來擁有1萬多名的學生,35年來培育6萬多名人才,為社會產業付出極大貢獻。面對學校即將迎接新的開始,林創辦人引用清代詩人龔自珍的詩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巧妙比喻中華大學與清華大學的合作,期望清華能夠延續中華的創校精神,讓教育生命這條路更加茁壯。


圖/校慶當天湧入許多民眾,場面相當熱鬧。

呼應今年校慶「回歸初心,未來精彩」的主題,中華大學劉維琪校長也立下展望未來目標,期望全校在短期內,將教育重點聚焦在生成式AI的學習上,積極推動全校不分系修習AI課程,扎根學生實力、增強就業競爭力;放眼長期,希望能藉由與清華大學整併,讓全校師生獲得更多資源的挹注。未來包括畢業的校友,也有機會回母校修習,由清華大學開設的學分班,共同推動智慧教育與學習,達成多贏結果!


私校面臨倒閉危機?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精緻化轉型、抓緊產業趨勢正面迎擊少子女化!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1 13:47:13)圖/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主張「精緻化」及「小班制」教學,持續提升教學品質,博得學生及家長信賴!

圖/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主張「精緻化」及「小班制」教學,持續提升教學品質,博得學生及家長信賴!

少子女化衝擊全球,許多大專院校招生受影響,亞洲國家如台灣、日本及韓國都飽受衝擊。依教育部推估,台灣117年預計將迎來大學新生數量腰斬,私校將面臨低潮期。對此,中華大學劉維琪校長指出,面對少子女化,校方超前部署轉型,主張「精緻化」、「小班制」經營,抓緊鄰近竹科特點,與AI科技等產業趨勢緊密連結,持續提升教學品質,博得學生及家長信賴!圖/華大抓緊與竹科相近特點,發展科技產業趨勢。

圖/華大抓緊與竹科相近特點,發展科技產業趨勢。

據南韓報導指出,受到少子女化影響,近20多年來已陸續有22所私立大學廢校,反觀台灣預計117年將迎來僅16.7萬的大學生源,相較於102年的32.9萬,直接腰斬近一半,也引起不少人對私立大學招生的關心。對此,中華大學劉維琪校長表示,校方近幾年已開始籌備轉型,逐漸縮小規模走向精緻化,以小班制的方式經營,藉由18.02優於教育部規定的生師比,不斷提升教學品質,透過開設創意設計課程以及舉辦SDGs等多元競賽,培養學生跨域學習,充實多項技能;此外,校方重視學生的「國際移動力」,六年來帶領上千位學生到東南亞、亞洲、澳洲等海外國家遊學拓展眼界,符合條件的大一新生還能享有免費短期出國的福利,鼓勵同學與世界接軌!圖/校方重視「國際移動力」帶領學子走進世界拓展眼界。

圖/校方重視「國際移動力」帶領學子走進世界拓展眼界。

中華大學身為距離新竹科學園區最近的私立大學,校方抓緊科技產業趨勢,與微軟(Microsoft)共同成立全台第一家「AI+體驗中心」,以及首家「元宇宙體驗中心」,積極發展人工智慧等科技產業,同時與竹科20多家企業緊密合作,藉由產學配合雙管齊下,幫助學生盡早熟悉職場環境,達成畢業即無縫高薪就業的目標!秉持「陽光、創新、π中華」辦學理念,華大積極培養五育並進的陽光青年,擁有以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校內推動跨域學習的栽培下,培養學生獲得第二專長,在專業上成為令人尊敬的賢能。圖/景觀建築學系學生透過AI式生成技術,設計聯名咖啡機。

圖/景觀建築學系學生透過AI式生成技術,設計聯名咖啡機。

校方在教學上積極求新求變,正面迎接少子女化衝擊,全校師生不僅在國內外競賽中獲得許多亮眼獎項,更連續八年獲得教育部頒發「北一區品德教育特色學校」,在獲得多方肯定和認同下,博得學生及家長的信賴與支持!圖/連續八年獲得教育部頒發「北一區品德教育特色學校」

圖/連續八年獲得教育部頒發「北一區品德教育特色學校」

 


開南大學

 

開南大學歡慶25週年校慶 展現卓越成果與未來願景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2 15:53:10)  開南大學於3月12日舉行創校25週年校慶。活動以「Kainan Together!Better Forever!」為主題核心,象徵開南大學在桃園的教育耕耘,迎向未來,攜手前進的堅定信念。


大家慶祝學校25歲生日快樂。

回顧開南大學的歷史,學校於2000年3月16日獲教育部核准成立,並於2006年正式更名為大學。作為開南中學百年精神的延續,開南大學以「至誠、卓越、自由、豪邁」的價值觀為根基,不斷提升學術與社會影響力,成為桃園地區高等教育的重鎮。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首先由友好的清華高中獅鼓隊,以震撼的演出揭開慶祝序幕,象徵開南大學的活力與無限未來。隨後,開大的競技啦啦隊、日本與越南學生會們輪番登場,慶祝學校生日快樂,為活動增添青春氣息與多元色彩。


開南大學越南學生會表演。

葉哲正榮譽董事長表示,開南大學立校25年,相對於開南中學母校108年歷史來說,是一個活力年輕的教育單位,近年在國際化的優秀成績,日本與越南學生人數居高教第一,大家要繼續努力加油。前校長林玥秀博士也致詞祝賀學校生日快樂,永續成功。

周守民校長說,開大這一年表現亮眼,從推動ESG碳盤查技術支援社會;AI影像培力USR計畫展現非凡競爭力;棒球隊勇奪全國大專第一級的季軍,體壇發光;而教育部深耕計畫報告出色,期望能更有斬獲。面對另一個25年,學校也推動「250股東召募計畫」,邀請社會企業與校友認捐募款,共創開南大學的輝煌未來。


葉哲正榮譽董事長(右5)王家麟監察人(左5)周守民校長(右4)與優秀校友張瑛真(左1)、李志偉(左2)、陳俐臻(左4)、蘇西岳(左3)、丁毓齡(右1)、洪振豐(右2),郭承豪(右3)合影。

校方特別頒發了傑出校友獎,表彰7位優秀校友,包括來自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的張瑛真、空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的李志偉、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的陳俐臻與蘇西岳、國際物流與運輸管理學系碩士班的丁毓齡、國際企業學系進修學士班的洪振豐,以及法律學系大學部的郭承豪。這些畢業校友在教育、航空、企業與公益領域皆有卓越表現,充分展現了開南精神。

開幕典禮的壓軸環節為切蛋糕慶生儀式,全場齊聲祝賀開南大學生日快樂,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隨後,與會貴賓和校友移步會場外,4位傑出校友,包括第1屆法律學系碩士專班梁定國、第4屆資訊傳播系孫芮涵、第10屆應用日語系林皋立、第12屆觀光餐飲系黃俊貿,共同捐贈並認養了大門口圓環處的羅漢松。在周守民校長與行政團隊一同揭牌下,這棵樹象徵校友與母校之間的情誼永存,校友們並期許學弟妹如松般堅韌茁壯,母校基業長青,共同為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留下難忘記憶。

整天活動,包括:有你珍好~開大市集、幸福25~校友回娘家、開大社團活力秀,以及「珍古椎萌寵派對~KNU PET DAY」。


周守民校長與參與寵物走秀的職員和師生們合影。

因應寵物飼養文化的興盛,寵物市集不僅有豐富的寵物用品、零食以及手工飾品攤位,還有為毛孩們準備的表演節目。帶許多教職員都愛寵來參加,除了有毛小孩與喵星人外、還有烏龜、鸚鵡、蜜袋鼯等寵物。大家皆享受一個充滿趣味的下午,並在KNU標誌拍照打卡區留下美好回憶。

開南大學25週年校慶不僅是對過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期許。學校將繼續秉持創校精神,與時俱進,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為社會貢獻力量。


全體師生職員大合照。



【華梵大學】Huafan University


華梵大學 Huafan University    https://www.hfu.edu.tw/

華梵大學為積極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計巨幅海報懸掛於校園建物外牆,相當醒目。

宣示落實「綠色大學」的決心,華梵大學公布「推動永續發展與綠色校園實務守則」,將在行政運營與教學研究活動、學生學習生活等面向,積極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新出爐的標語「創新與傳承並行,邁向永續的未來」也以巨幅海報高掛於薈萃樓外牆,相當醒目。

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表示,推動環境永續、地方共生與建立綠色校園是國際發展趨勢,被綠色山林圍繞的華梵大學尤其責無旁貸,學校除了從制度面進行調整,也籲請各系所老師在課程與教學中融入SDGs理念,成為教育的重要環節。


華梵大學新出爐的SDGs標語「創新與傳承並行,邁向永續的未來」。

此外,華梵大學也於今年10月出版專書《碳盤查達人:帶企業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作為ESG教育指定用書,並期待透過該書的傳播,政府與民間能更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教育,普及碳盤查知識,激發更多人對氣候行動的熱情。

華梵大學於今年10月出版專書《碳盤查達人:帶企業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作為ESG教育指定用書。



建構「曉雲學」與「天台學」研究重鎮 華梵辦天台學國際研討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12 15:20:54) 為發揚與傳承佛教「天台學」的理念思想,華梵大學7、8日一連兩天盛大舉辦「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日、韓、中、美、德、臺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熱烈研討,會議最後凝聚共識由華梵大學擔任領頭羊建構「曉雲學」,打造華梵成為「天台學」研究重鎮。

華梵大學悟觀法師董事長開幕致詞。

「天台宗」為漢傳佛教第一個成立的宗派,重視教理研究與止觀修行,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之一,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為天台宗第45代傳人,對於天台學的推廣不遺餘力,並以天台的方便止觀學說,在華梵校園推動「覺之教育」理念,深獲教育界肯定。

為將天台學弘揚至國際,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校覺室與華梵佛學研究所特別聯合承辧「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總計發表6場精彩專題演講與13篇學術論文,台上台下互相交流,研討氣氛相當熱烈。

曉雲法師法子、華梵大學悟觀董事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天台以法華為宗骨,以般若為觀法,曉雲導師民國68年創立天台宗學會,「般若淨化思想」、「菩薩悲智精神」12字最能代表其從年輕到老一以貫之的行誼和教育實踐理念,她更曾指出天台教理是最圓融無礙的學說及方便法門。

來自日本法華佛教研究所花野充道所長(右一)發表專題演講。

悟觀法師認為,曉雲導師所推動的覺之教育理念,以及華梵大學創校宗旨「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都與天台的止觀學說息息相關,華梵大學舉辦「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是在此基礎上傳承覺之教育與天台學理念,更是在臺灣宗教辦大學應具備的時代使命與歷史責任。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冀劍制院長說,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去年剛設立佛學組,今年即盛大辦理國際研討會,對外宣示將在藝術領域之外好好扎根佛學,非常讓人期待佛藝與佛學的結合,可以為佛教擦撞岀不一樣的火花。

華梵大學主任秘書黃智陽教授也表示,天台學是唐宋以來漢傳佛教思想的核心,曉雲導師更是重要的天台宗傳人、教育家與思想家,天台學勢將成為未來華梵大學的重要學術亮點。

佛光大學中文系林明昌副教授(右一)發表論文並回應觀眾提問。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天綜合座談由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所長主持,邀請悟觀董事長、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浙江工商大學東亞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悟燈法師等3位重量級天台學者擔任引言人,為兩天會議帶來壓軸高潮。

悟觀董事長說,近世佛教思想史對整個佛教的傳承非常重要,尤其唐宋時期是宮廷佛教跨界至大眾佛教的思想轉折融合點,未來天台學研究除了可朝此方向繼續深化努力,如何彰顯佛教在當代臺灣發展的特質也很重要。

悟觀法師強調,山頭主義或祖師崇拜主義並沒有什麼不好,儘管佛光山星雲大師、法鼓山聖嚴法師與大崙山曉雲導師這三位人格典範早已不在人間,但後輩自有責任加以傳承,對華梵大學來說,好好探究曉雲導師的思想淵源及天台學說,就是華梵人的使命。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所長(左)主持綜合座談。

永本法師建議每年天台學的學術研討可以更聚焦在例如歷史、人物、思想、典籍、制度、發展史等單一專題或專門領域的探討上,並與時代脈動結合,透過佛教教義找出淨化現代社會與身心靈的方法。

她尤其稱讚此次研討會的論文發表,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尤惠貞從天台教觀詮釋生命教育,即對現代人非常受用。

悟燈法師也呼籲臺灣可借鑑日本佛教界發展天台學的作法,重視對典籍的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

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合影。

高柏園所長表示,佛光山有星雲學,法鼓山有聖嚴學,華梵大崙山也應建構「曉雲學」,此次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正是一個好時機,由悟觀董事長召集海內外天台學者啟動建構「曉雲學」的發展平台,一起為「天台學」的現在與未來實踐努力。

研討會負責人、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也說,目前臺灣尚未有以「天台學」為主題而長期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未來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每年都將辦理天台學學術研討會,整合海內外天台學研究成果,定期出版學術刊物,將華梵大學打造成國際天台學研究重鎮,以及國際佛學交流的重要平台。




逢甲大學

 

逢甲大學


為什麼逢甲能成為「招得進、留得住」的私校第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4:49:53)  對大學而言「滿招」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留住學生。在2024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各大學的註冊率與就學穩定率成為廣受關注的指標,因為這兩項數據不僅反映了學校的吸引力與教學品質,更直接展現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與適應程度。

其中,逢甲大學以95.84%的高就學穩定率位居全國第二、私校第一,連續兩年蟬聯綜合私校冠軍,展現卓越的留生能力。不僅如此,逢甲大學在註冊率上同樣表現亮眼,日間部學士班註冊率達100%,全校新生(含境外生)註冊率更高達97.29%,在少數招生規模逾5,000人的學校中,居全國第四,僅次於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灣大學。這些數據充分證明,逢甲大學以創新教學與創新學制贏得了新生的高度認可,成功實現從「招得進」到「留得住」的全面目標。


逢甲大學113學年度新鮮人成長營,學校規劃豐富多元的活動與新鮮人專題,讓大一新生能夠快速融入大學生活。


逢甲大學校長王葳表示:「逢甲大學長期致力於創新教育模式,近年來積極推動創新學制,幫助並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與方向。面對AI浪潮的來襲,學校提前進行課程規劃,鼓勵學生擁抱AI,善用AI工具,提升競爭力。同時,逢甲大學持續深化產學合作,讓學生能夠在校期間接觸並解決真實的產業問題,確保學用接軌。憑藉這樣的努力,逢甲大學在每年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均表現亮眼。這些措施不僅鞏固了學校的教學實力,也成為新生註冊率高與就學穩定率佳的重要原因。」


逢甲大學提供多元專業選擇,各領域課程皆融合AI趨勢,從資訊電機到工程與商管,全面轉型,緊跟時代需求。


逢甲大學以學生為本,推動創新教學,鼓勵參與課程與競賽,助學生探索自我價值。

教育部每年年底公布的各大學註冊率與就學穩定率,不僅是衡量學校表現的重要指標,也是學生與家長選擇學校的重要參考依據。教育部透過「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提供的學生類、教職類、研究類、校務類及財務類五大類資訊,讓學生與家長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各校的辦學實力與發展特色,從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        https://web.nhu.edu.tw/


南華大學推動淨零校園 推廣永續生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1 15:49:23)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承接環境部建置淨零綠生活常設展計畫,自去(113)年7月至今(114)年11月30日在高雄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二樓推出「綠色新世代‧生活微塵中的環保奇蹟」常設展, 其中與壽山國中合作的「再生電腦‧永續消費特展」展出期間深獲好評,該展結束後即移師至壽山國中「淨零美學堂」持續展出,推動淨零校園。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執行長蕭雅柏於3月31日拜會壽山國中校長林宜家,共商未來合作藍圖,期盼攜手共創綠色永續新篇章。


南華大學與馬稠後園區廠協會商談產學合作契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5 15:21:37)  南華大學積極拓展產學合作,提供學生多元的實務學習機會,以提升未來的就業競爭力。該校於2月21日由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處長褚麗絹與科技學院院長陳柏青一同前往拜訪馬稠後園區廠協會理事長也鼎坤塑膠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坤池,洽談產學合作,期望透過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或職場體驗的機會,共同培育企業所需人才,讓學生畢業即能接軌職場。


南華大學VR360校園導覽系統 以虛擬實境探索校園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6:19:52)  位於嘉義縣大林鎮慢城的南華大學,校地面積63公頃,校園景色優美、綠意盎然,為讓大家認識校園,該校日前完成建置VR360校園導覽系統,以利校外人士、學生家長、新生、考生及貴賓在任何地方皆能輕鬆透過學校官網以虛擬實境的方式遠距參觀、探索校園,未來也將持續擴增各大樓的內觀環境,強化其功能性。


南華大學設置VR360校園導覽系統,圖為校園空拍景,點選黃色標誌即可觀看實景。


該校設置VR360校園導覽系統除了可以讓新生在入學前透過此系統,模擬進出校門、集合及上課路線位置,也可以讓蒞校參訪的貴賓了解停車路線及瀏覽會議或參訪地點。更有許多考生在報考前,會參觀心儀的學校,該系統即可讓無法親自前來參觀的考生及家長,透過系統輕鬆逛校園,認識環境。
為讓使用者有更加人性化的體驗,只要開啟右側「小地圖」,將會出現跟隨標記與切換場景按鈕,即可透過紅點查看當前位置,亦可直接點選大樓名稱,便能顯示該地點的實境畫面。


南華大學設置VR360校園導覽系統,圖為校門實景,可搭配小地圖的標示,身歷其境參觀校園內各景點。

南華大學VR360校園導覽系統提供高清環景圖,涵蓋校內各建築物與景點,包括教學大樓、無盡藏圖書館、學生宿舍及優美的校園景觀等,讓使用者不僅能觀賞各建築的位置與外觀,並能以360度全景視角,如身歷其境般參訪校園。此外,更可以進入「無盡藏圖書館」室內觀看每一樓層及每一個區域空間的設備,目前也將著手規劃擴增呈現各棟大樓的特色空間、各系所專業教室的內觀設施,以強化該系統的功能性。


南華大學設置VR360校園導覽系統,圖為無盡藏圖書館實景,可點選黃色標誌進入圖書館。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VR360校園導覽系統技術的導入,將使得參觀南華大學變得更加便利有時效。也顯示出學校在科技應用方面的投入,無論是軟硬體設施或是教學資源,都結合現在AI智慧科技的趨勢與發展。此系統不僅便於考生及家長遠距參觀校園,更可以提供未來的新生以在入學前先行熟悉校園環境,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校友和家長也可以藉此隨時了解校園的最新發展,增進對學校的了解和支持,未來將持續擴展VR360系統的功能,進一步豐富使用者的參觀體驗。非常歡迎大家透過學校的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體驗南華大學VR360校園導覽系統,一同深入探索三好校園,感受南華大學的魅力。

VR360校園導覽系統網址  https://vr360.nhu.edu.tw,歡迎點閱體驗。


南華大學註冊率近9成 辦學優異深獲肯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30 14:32:59)  教育部於27日公布「113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註冊率」,南華大學不畏少子化挑戰,全校新生註冊率達88.88%,表現亮眼,其中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建築學系、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傳播學系、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自然生物科技學系、生死學系殯葬組等7個系全數滿招;財務金融系、資訊工程學系註冊率亦在95%以上,足見該校辦學優異,深獲肯定,亦獲考生及家長青睞。

大學部學士班共有五個招生管道,近年來,南華大學在「特殊選才」及「 獨立招生」兩個招生管道均是滿招,而申請入學是大學招生名額最多的管道,約佔65%,該校近年招生表現於111學年度全國分發率排名第14名;112學年度全國分發率排名第12名,在少子化更趨嚴重的113學年度其分發率排名全國第18名,實屬不易。


南華大學校景-九品蓮華大道

南華大學是優質公益大學,在國內、外高等教育各項評比中,皆名列前茅,連續五年獲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全球401-600名,2024年並列全國第14名,私校排名第5;連續九年獲世界綠色大學排名,全球第96名、全國第10名;2024年第五度榮獲教育部113年「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英國「QS亞洲區大學排名」2024年排名651-700名,國內排名第38名;2024年榮獲「2024亞太永續行動獎」銅獎,課程落實學用合一,重視學生專業力及就業力,畢業生就業率94.49%,雇主滿意度89.25%,也是雲嘉南地區企業最愛的私立大學。

自103學年度起,該校為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加碼照顧弱勢族群的學生,推出國立收費及多元獎勵金。113學年度起,配合政府補助私立學生學雜費每年3.5萬元,更加碼補助2.8萬元至全免;另外,每位大專校院學生政府補助房租租金每年1 萬元,南華大學以繁星生及經濟弱勢生為對象,加碼補助住宿費全免。為能更加減輕弱勢生的經濟負擔,該校再加碼補助生活扶助金,每學年1萬元或2萬元,並提供充足工讀機會。


南華大學註冊率近9成,辦學優異深獲肯定,致力培育優質人才。


南華大學學費不僅低於國立,並低於私校收費的一半,更設置「海外學習獎勵金」鼓勵學生至海外學習,每位學生入學可享有不同額度海外學習奬勵金的機會,可在大學四年內進行短期交換生、移地學習等海外學習的機會之外,亦可參加2+2雙學位計畫,增進國際競爭力。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自113年5月上旬擔任校長至今,積極打造各學系特色、亮點及績效,以符合未來產業及學生就業需求,同時更因應國家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申請115學年度增設半導體學位學程、全齡運動科學及健康促進碩士學位學程及調整15個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強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國家社會培育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