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長庚大學

 

長庚大學


長庚大學2025開箱日 228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7 16:50:46)  長庚大學2月28日將舉辦「開箱日」活動,不僅有學系博覽會,由專人介紹各學系特色;更邀請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老師傳授選題志願攻略,並安排專業團隊為學測考生提供落點分析服務。

此外,還有校園教學大樓及宿舍環境導覽,歡迎高中生與家長蒞校參與,深入瞭解長庚大學豐富的學術與教學資源。


長庚大學提供舒適安全的學生宿舍,床位充足,就學期間可保證住宿。


長庚大學「開箱日」將在學生活動中心3樓體育館舉辦,從下午13時進行至16時30分。醫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及智慧運算學院共有21個大學學系,都在現場擺設攤位,由學長姊及師長親自為大家解惑,並提供學系特色的介紹、未來就業與發展以及說明學系需要的學生特質,有助於考生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時的審查資料及面試準備。有意加入長庚大家庭的高中生們,千萬別錯過這個可以面對面問到飽的機會。


長庚大學近年舉辦開箱日活動,皆吸引許多高中生與家長蒞校參與。圖為2024年活動現場照。

此外,現場還安排多場演講,首先由湯明哲校長將介紹長庚大學的特色與優勢;接著張雅如教務長接棒,分享書審資料準備及面試應試回答技巧。最後是邀請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老師,以其豐富的經驗解析選填志願的技巧。

另外,今年校方再次安排得勝者文教補習班團隊蒞校,為學測考生提供落點分析服務,作為考生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時的重要參考。


長庚大學開箱日安排師長、學長姐親自向高中生與家長提供專業解說及經驗分享。圖為2024年活動現場照。

張雅如教務長表示,長庚大學有許多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特色,像是有豐厚的優秀新生入學獎學金,包含金質獎每位同學可獲得 100 萬元,銀質獎每位同學可獲得 40 萬元,且名額多達 120 位以上。此外,為了讓同學們可以適性發展,設置健全的彈性轉系及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等跨領域學習等制度。

另一方面,長庚大學更積極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與國際移動力,不但有國內外企業實習機會,如台塑國內與美國企業實習機會;還有跨國雙聯學位(2+2或2+3 雙聯學位),讓同學在長庚大學就學畢業時,將同時取得國外大學或碩士學位。

值得一提的是,長庚大學學雜費在政府補助後,部分學系收費較國立大學便宜,且是國內少數宿舍床位數充裕的學校,可以保證學生就學期間完全入住,同學與家長不需為在外租房及租屋環境煩心。

而經政府提供校園住宿補助後,在萬物皆漲的時代,學生每學期僅需繳交 2,000至4,050 元的費用,即能擁有舒適安全的住宿生活。

長庚學子能以比國立大學更低的學費,享受資源更豐富的教育。如想要進一步資訊,請至長庚大學高中生專區,網址  https://www.cgu.edu.tw/highschool


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


不北飄選中流 前進台中求學成新趨勢 東海大學觀察 北部學生南下台中就學趨勢顯著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7 12:06:57)  當「北漂」不再是唯一選項的時代,高中生的升學選擇正悄然發生轉變。根據東海大學最新調查,北部學生選擇到東海就讀的趨勢顯著提升,這一現象已充分反映出台中在高科技產業與城市數位轉型上的神速發展,加上完善的高等教育生態圈,讓新生代不再以北飄為唯一目標,前進台中這個充滿魅力的時尚科技之都作為中流砥柱儼然已成為新潮流。


台中在高科技產業與城市數位轉型上的神速發展,加上完善的高等教育生態圈,讓新生代不再以北飄為唯一目標。(圖片引用自台中市政府)

根據東海大學永續發展處最新研究報告顯示,112、113學年度的大一新鮮人中,苗栗以北選擇到台中東海就讀的新生成長兩成最為顯著,尤其以新北市高中畢業放棄北部就學機會到中部的最多。

分析顯示除了學校本身吸引學生外,也與台中市的城市發展息息相關,其中學生選擇台中的主要原因不僅是台中氣候宜人、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且租屋壓力低,還是城市充滿魅力與競爭力更是首要因素。


東海大學表示,除了學校本身吸引學生外,也與台中市的城市發展息息相關,前進台中這個充滿魅力的時尚科技之都作為中流砥柱儼然已成為新潮流。

東海指出,不少學生都認為台中的城市競爭力在台灣數一數二,大立光電、友達、台積電、台達電、美光科技,甚至全球第一的瓶蓋大廠宏全國際都位於台中科學園區、台中工業區內,搭建起最好的產業生態鏈。

東海也認為,台中在AI半導體產業發展與數位城市建設上的快速進步,還是與台中擁有美好的高等教育生態圈息息相關,無論根據泰晤士、QS高等教育調查都顯示,位於台中的東海、中興、逢甲、中教大、靜宜、亞洲、中國醫藥、中山醫學大學,以及朝陽科技大學,都擁有優異的辦學表現。東海強調,優異的大學生態鏈已成為城市的亮點。

以東海、逢甲大學來說,甫拿下剛出爐2025天下《Cheers》雜誌「大學校長辦學績效互評調查」的評比前十名,這兩年都能在全國公私立大學中名列前十,東海大學更躍居辦學績效成長幅度最大的學校,兩校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亦成為城市與學術形象標竿,也因此高中畢業生選擇前進台中就讀大學,不僅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與教育資源,更能在畢業後直接投入蓬勃發展的科技與傳統產業,成為新中流砥柱。

東海表示,台中市政府雖然是地方政府,卻相當積極的與逢甲、中興、朝陽、中山醫學大學合作,以東海為例,從東大溪整治計畫到台中市青年模擬聯合國計畫,以及正與台中市數位發展局局長林谷隆共同推動的AI偏鄉數位教育計畫,以及即將與NVIDA的合作,都將產官學緊密結合。


圖為臺中市政府與東海大學共同下鄉推動AI數位教育。

東海說,東海是台灣位於台中市中心腹地最大的基督教大學,張國恩校長已啟動的未來大學願景,更在AI時代下推動「AI東海·生成未來」目標,並擘畫出台灣最完整的AI課程地圖,積極與NVIDA、微軟、Google、中華電信、漢翔、遠傳、友達、台積電,以及台中榮總積進行產學合作,打造與台積電等科技大廠的合作平台,開設AI科技、半導體製程、智慧製造等相關課程,還有正在推動設立半導體專班,設立半導體學院邁進,都是為學生提供與產業無縫接軌的學習機會,東海強調,留在台中或是到台中唸書是最棒的選擇,不必北漂,就能在台中找到發揮所長的新舞台。


2萬株玫瑰綻放東海大學迎接70週年 夢幻花海成為東海最美新景點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11 09:27:05)  東海大學攜手古典玫瑰園,於校園內打造全台最大單一玫瑰花園,種植2萬株玫瑰。東海傑出校友黃騰輝表示,「東海古典玫瑰園」將作為70週年校慶獻禮,園區結合自然美學與藝術創意,象徵愛與夢想,將成為校園新地標,預計10月31日前完工,為東海師生與遊客打造靜謐心靈棲息地。


東海大學攜手古典玫瑰園,打造全台最大單一玫瑰花園,結合自然美學與藝術創意,將成為校園新地標。

東海古典玫瑰園昨(10)日由張國恩校長、古典玫瑰園創辦人黃騰輝董事長、設計師及施工團隊隆重舉行開工典禮,誠心祭拜,祈願工程順利圓滿。黃騰輝董事長表示,古典玫瑰園將於佔地400餘坪的園區中種植約2萬株玫瑰,獻給東海大學,作為母校70週年的珍貴生日禮物,工程第一階段將進行養土作業,為玫瑰園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東海古典玫瑰園隆重舉行開工典禮,團隊誠心祭拜,祈願工程順利圓滿。

黃騰輝董事長進一步指出,受到《小王子》夢想花園的啟發,他始終堅守對玫瑰般純淨愛的追求,並規劃東海湖前的「東海古典玫瑰園」,將這份情懷回饋給東海學子。在《小王子》的故事中,小王子悉心照料他的玫瑰,因而領悟到愛與責任的真諦。黃騰輝深受這段寓言的啟發,期望這座玫瑰園不僅是一個美學空間,更是一個象徵愛與承諾的精神園地,讓來訪者在花間漫步時,也能省思內心對於真愛與人生意義的追尋。

黃騰輝透露,該玫瑰園的設計理念在於結合自然美學與藝術創意,打造一個靜謐且富有美感的心靈棲息地,期望這片花園能成為師生、教職員及遊客的避風港,讓每位來訪者都能在此找到夢想與人生的指引,並在心中珍藏那象徵無盡愛與奉獻的玫瑰印記。

張國恩校長指出,作為東海大學70週年校慶的獻禮,此座玫瑰園將為校園注入藝術與自然元素,藉由玫瑰所象徵的純潔與愛,傳遞出基督教的精神價值。未來,東海大學將成為國內首座同時擁有教堂與玫瑰園的學府,完美呈現藝術與信仰的結合。全校師生與社會各界均期盼工程順利完成,並期待早日見證這座充滿生機與靈性光芒的玫瑰園綻放出獨特的校園美景。


東海大學將成為國內首座同時擁有教堂與玫瑰園的學府,社會各界均期盼早日見證這座充滿生機與靈性光芒的玫瑰園。

正如小王子所言:「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這座玫瑰園不僅是一處美麗的花園,更是一個提醒人們珍惜愛、堅持夢想與純真初心的象徵。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 

https://www.niu.edu.tw/p/412-1000-5784.php

 

20250220 總統出席「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 - YouTube

總統出席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 期盼共同努力提升臺灣高教競爭力 為國家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

賴清德總統今(20)日上午出席「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期勉臺灣的高等教育落實教育平權,不遺漏任何一個孩子,也用教育為孩子裝上飛向夢想的翅膀,為國家培育新時代人才,政府會做高等教育發展的後盾,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並指出,民主是臺灣的資產,希望各大專校院與中國進行交流時能存有風險意識,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和科研成果,也期盼共同努力提升臺灣高教競爭力,為國家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在推動高等教育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天非常榮幸受邀來到宜蘭大學參與這場盛會。首先,他要感謝各位校長投身杏壇,春風化雨,為國家作育英才,同時祝福今日會議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圓滿成功,成果豐碩,推升臺灣高等教育更上一層樓。

總統說,有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始終相信,國家透過教育栽培人才,特別是在高等教育的黃金階段,人才多、人才好,國家社會就會好。個人透過教育取得專業知識、改善生活,個人的生活好,國家社會也會更好。所以投資教育、投資未來世代,就是投資國家未來;只要人人有希望,國家就有希望。他要肯定各位校長任重道遠,扛起臺灣高等教育的重擔。

總統希望,臺灣的高等教育:第一、不遺漏任何一個孩子,特別是家境困難或身處偏鄉。教育部應妥善運用資源,讓所有學生無論經濟條件或所在何方,都能獲得相同的發展機會,落實教育平權是政府永不放棄的目標。教育部也應多管齊下,協助各大專校院,無論是公立或私立、城市或偏鄉,還是高教或技職教育,都能夠協同發展,實現教育資源公平配置,並培育跨領域人才。

總統說,他所推動的縮短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提高經濟弱勢學生補助、放寬緩繳學貸本息門檻、鼓勵公立大學增加優先入學名額給弱勢學生,都是為了落實教育平權。但這樣做夠不夠,還有沒有更多努力空間,也敬請各位校長共同來思考。

總統指出,第二、我們要用教育為孩子裝上飛向夢想的翅膀。面對新時代挑戰,高等教育必須持續為國家培育新時代人才。人人都有方向、夢想,個個也都有新視野、新思維、新做法。不論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或競逐太空、探索海洋,甚至是立足臺灣、走向世界,也都充滿信心。

因此,他期許教育部及各位校長努力突破高教體系結構性限制,大膽提出各種高等教育發展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跨越國界與學科的界線,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讓各大專校院有更多元發展空間。

總統談到,他上任後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就是為了支持孩子勇敢追求夢想,能夠走出國門到海外交流學習、拓展國際視野,不僅僅圓個人夢想,國家也因而偉大。

總統接著指出,第三、政府會做高等教育發展的後盾。面對全球高度競爭挑戰,不僅政府要加快腳步,朝未來發展趨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各大專校院也必須持續提升競爭力。政府推動「高教深耕計畫」,現已進入第二期(2023至2027年),一方面提升大學品質,促進高教多元發展;另一方面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

總統進一步表示,政府也積極推動產學合作,鼓勵大學校院創新創業風氣。尤其從2021年《產學創新條例》通過以來,不論是半導體、智慧製造或是人工智慧、循環經濟等國家重點領域的研究學院,都因此陸續成立。相信透過提升大專校院競爭力,可以培育更多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也可以壯大國家。各位校長站在第一線看到更多,感受一定更深刻,歡迎分享寶貴意見。

他剛才聽取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寶貴意見,後續教育部也將彙整大家的建言,並據以擬訂相關計畫,一起提升臺灣高教競爭力,為國舉才,也為國家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

總統也指出,第四,民主是臺灣的資產。他強調,臺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及學術自由,都是我們珍貴的資產,也讓臺灣各領域發展更加豐富多元,持續走向世界。因此面對中國持續不斷統戰、滲透、文攻武嚇,他特別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除因應平時防救災,也要提升全民防衛國家意識。

希望各大專校院跟中國進行交流時,能存有風險意識,共同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和科研成果,一起守護民主,以及維護臺灣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安全。

包括教育部長鄭英耀、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陳文章、國立科技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顏家鈺、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何明果、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及專科學校教育聯盟理事長黃柏翔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114-02-20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跨域自主、多元鏈結」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於今明(20、21)兩日在國立宜蘭大學舉行,本次會議以「跨域自主、多元鏈結」為主題,邀請超過150位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校長齊聚一堂,聚焦高教人才培育、科研應用、校園永續及企業合作等關鍵議題,攜手勾勒臺灣高教新願景。
 

今日上午在賴清德總統致詞勉勵中揭開序幕。賴總統表示,面對科技變革與全球競爭,高等教育應強化多元發展與跨域合作,發展自我特色,鼓勵校長們「投資未來世代」,培育具競爭力的未來人才,並掌握全球脈動及多元鏈結,打造臺灣品牌的國際教育。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以「大學治理的挑戰與突破」為題,提出五面向、四機會、三危機。五大治理價值包括資本支出、人才投資、特色競爭、願景共築與風險承擔,並指出擴大生源、提升國際聲譽、營造國際化校園、打造靈活組織四大機會。

同時,鄭部長也期許透過合作、優質教育化與特色創新,因應少子化、競爭不足、退場風險三大挑戰。

在高等教育與科研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將學術創新轉化為實際應用,並提升社會與產業價值,吳誠文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任委員以「科研扎根×成果落地」為題分享,並探討AI、智慧醫療、科研人才培育,邁向2035臺灣科技願景。

此外,隨著社會環境與產業需求的變化,大專校院面對節能減碳、就業市場適應、教職員退休及數位轉型等挑戰,五大協進會邀請專家就校園節能、學用合一、退休基金管理與AI應用等議題深入討論。

第二天(21日)由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主講「如何提升研發水準,以解決人才問題」,期許為我國科研注入新活力,吸引人才,共創高峰;接續由教育部葉丙成次長主講「新時代大學的擘畫與共進」,以前瞻視野闡述大學應建立創新治理,聯合產官學研,共創發展新格局;大陸委員會邱垂正主任委員則將分享在陸港澳旅遊橙色警示下,如何有效推動兩岸高教交流,並維護我國學術科研發展。

最後由協進會與教育部主持綜合座談,與大學進一步對話與交流,並將討論成果作為未來高教議題與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共同邁向臺灣高教新未來。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靜宜大學】Providence University

 

靜宜大學      https://www.pu.edu.tw/

靜宜大學 Providence University | Facebook


優久大學聯盟

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


靜宜大學 - 維基百科


BUILDINGFOCUS【臺中市】靜宜大學校園建築



分項連結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規劃建設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建築物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主顧聖母堂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善牧學苑學生宿舍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新世代宿舍改建計畫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體育場館

ARCHISTORYTW:《靜宜大學》校園建築資訊索引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

TKU 淡江大學    https://www.tku.edu.tw/

Welcome to Tamkang University (AZ version)


2025企業最愛 淡江私校第一 預告全雲端智慧校園升級3.0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6:33:11)  114學年度學測將於1月18日登場,考生忙著準備考試之際,1111人力銀行與TUN大學網合作「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於今(16)日出爐。老牌私校淡江大學進入「整體職場表現」排行前十強,保持第九佳績,再次蟬聯私校第一。

葛煥昭校長與馬雨沛秘書長出席記者會,並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會亦安排優秀的跨域在學學生接受媒體訪問,該校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一年級學生鄧晴,因中文系雙主修資工系,並在競爭激烈的眾人中脫穎而出,順利考取資工系碩士班受到矚目。


今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淡江大學穩坐私校第一,葛煥昭校長(左4)出席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記者會。(圖/淡江大學提供)

在學群調查中,淡江大學共5類上榜,資訊與大傳兩學群均列全國第五、工程與外語皆全國第六、建築排名第八,成績超越許多國立大學,顯示企業端用人唯才,比起公立大學迷思,更重視畢業生的即戰力。葛煥昭表示,淡江的「三環五育」教育理念帶給學生除了專業之外的軟實力,同時在「AI+SDGs=∞」的校務發展方向引領下,能夠與時俱進,多元跨域,在在都讓淡江人成為企業青睞的私校首選。

葛煥昭於記者會上回答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的提問指出,淡江新鮮人受企業青睞的主因,「源自於1965年創辦人張建邦提出的三化『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教育理念,發展至今日的『三環五育』,培育出心靈卓越的人才。其中包含專業、通識,還有全國唯一必修的特色課程——社團學分,讓學生在團隊合作、敬業精神、領導統御、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能力,能不斷提升。」

甫出版的《2025升大學指南》指出,排行榜中傳統理工名校強勢霸榜,AI熱潮方興未艾,引領學校決心求變,跨領域學程已成顯學。葛煥昭針對AI浪潮回應:「淡江是臺灣第一所把AI和SDGs加在一起推動的大學。」該校在2020年成立AI創智學院,隔年「人工智慧學系」開始招生,2023年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審核,以「AI+SDGs=∞」為註冊商標,他表示,這個教育主軸意味著教學、研究、行政、服務的全面提升。

葛煥昭也提到淡江與超過190所企業進行產學合作,包括台灣微軟、遠傳、台灣西門子、亞泥,及校友企業信邦、翰可、穩懋等。他並提到近年推動數位與淨零雙軌轉型,建構「全雲端智慧校園2.0」且即將再升級,自信地邀請在場教育界人士參訪淡江,他自豪的說:「所有行政同仁對於雲端AI工具都能嫻熟運用,共用共享共創共編,並且節能減碳,達到永續目標。」

高等教育面臨少子化衝擊,全臺大專校院力挽狂瀾,致力提升學生的競爭力。鄧晴接受各媒體採訪時表示,淡江非常鼓勵學生跨域學習,為增進自己跨域學習機會,她同時擔任《淡江時報》攝影記者迄今,更修讀教育學程,被1111記者譽為「跨域文學與科技,用AI解讀甲骨文之謎」的跨域高手。

「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於去年8至9月間,針對有選才權力的企業負責人、主管及人資進行抽樣,黃若薇指出,受惠於政府定額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的政策,拉進了選擇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的學費,未來私校有機會招到更適才適性的學生,得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以及註冊率,更能拉抬畢業生在企業主心目中的評分表現。


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在「私立一般大學」排行中,老牌私校淡江大學蟬聯第一。(圖/淡江大學提供)


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今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淡江大學在「整體職場表現」名列十強第九。(圖/淡江大學提供)


淡江大學葛煥昭校長(右)出席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記者會,接受1111發言人黃若薇訪問。(圖/淡江大學提供)


「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淡江大學在提升學生的畢業競爭力上有許多作為,鼓勵學生跨域學習,資訊工程學系碩一鄧晴因跨域學習受到媒體關注。(圖/淡江大學提供)


淡江大學發表永續報告書與社會責任年報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25 18:01:38)  淡江大學永續發展的中長程目標,在遵循AI+SDGs=∞與ESG+AI=∞的引領,打造淡江成為在地國際、雲端智慧、永續未來之韌性大學城。永續發展與創新中心9月25日舉辦「2024淡江大學永續報導暨價值溝通發布會」,由學術副校長兼中心主任許輝煌主持,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一級單位主管等參與。會中發布永續報告書、社會責任年報及碳盤查報告,展現本校2023年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

2024淡江大學永續報導暨價值溝通發布會,展現本校2023年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攝影/林郁翔)


會中透過USR年報、永續報告及人才賦能三方面,闡述本校在多元資訊的揭露,《2023淡江大學永續報告書》,記載本校在永續發展藍圖中,透過人才培育、教學創新、行政革新、校園永續、資源共享、地方創生、智庫建言、聯盟共好、社會影響與價值溝通的價值創造歷程,其中特別提到,報告書的編製,係由全校各單位永續管理師整理並提供永續報導內容,之後引領學生共同編製,為教職員生群策群力的最佳展現。《淡江大學112學年度永續賦能實作成果報告書》記錄了永續報告學生編輯的成長歷程,說明通過永續賦能實作計畫甄選的他們,如何在編製過程中一同成長與進步,成為自己的永續長。

《2023 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年報》則分享本校5個通過教育部第三期USR計畫的團隊,在校務端支持及永續中心的統籌下,依個別特色,融入永續發展目標,提升學生社會參與、跨領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等能力,持續強化地方溝通、服務與連結的成果;更呈現本校首屆依「淡江大學社會實踐服務優良獎勵辦法」遴選,獲獎教師之焦點案例及國際案例成果,期許師生帶著更飽滿的能量,邁向USR的下一個階段,融入大學永續發展,並持續擴大影響力。
此外,《碳盤查》報告、淨零推動藍圖與TCFD的發布,說明本校以「建校100年淨零校園」目標,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廢棄物減量、採購高效或節能產品、建構永續能源管理平台、零碳教育與綠色交通的推廣、提升相關研究比率、關注並結合國際碳權趨勢並增加校園碳匯管道等措施與綠領人才的培育、推動成果與獲獎肯定。

許輝煌提到,本校自2021年起編製並發布永續報告書,成果從「求有」到「求好」至「有意義」,尤其是2023年的永續報告書,結合了各單位同仁與學生的協力,從重大議題的盤查與揭露,到10大重要利害關係人的關心議題,對於本校而言,都能確實提供學校推動相關事務的參考及日後努力的方向。「大學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我們樂見學生透過參與各項活動中而有所成長,也會更積極審慎的面對重要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相關議題,並進行適當調整,向永續校園的目標前進。」

學術副校長暨永續中心主任許輝煌開幕致詞,介紹本校2023年永續推動成果。(攝影/林郁翔)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https://www-ch.scu.edu.tw/october/


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4月1日就職 期許東吳躋身國際最佳大學之列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01 14:10:31)東吳大學新任校長交接典禮4月1日於城中校區舉行,詹乾隆教授在董事長王紹堉親自監交下,從原任校長潘維大教授手中接過校長印信,4月1日起接任東吳大學校長。東吳新舊任校長交接,由左至右依序為東吳大學原任校長潘維大、董事長王紹堉、新任校長詹乾隆

東吳新舊任校長交接,由左至右依序為東吳大學原任校長潘維大、董事長王紹堉、新任校長詹乾隆

東吳董事長王紹堉、董事會董事王榮周、鄧振中和監察人馬君梅,以及校內一、二級主管、校友會貴賓均到場觀禮,典禮簡單隆重。東吳董事長王紹堉致詞,肯定潘維大校長任職12年的辛勞,並頒發感謝獎座,王紹堉說,縱然碰到少子化衝擊,但在潘維大的帶領下,學校財務依然強健、收支平衡,東吳大學的建校基金甚至不減反增;潘維大重視體育賽事,董事會也將撥款成立潘校長運動獎金。而接任校長詹乾隆同樣是東吳大學出身,王董事長非常自豪東吳可以培養如此優秀的人才,期勉詹乾隆校長讓東吳繼續發光。

卸任校長潘維大表示,從19歲進入東吳開始,除了當兵與到美國念書以外,一路的生命歷程都與東吳緊緊相連,是一輩子的生命印記,對東吳感情相當深厚,卸任最想表達便是感恩、感謝以及祝福。潘維大也感謝所有師長、同仁、校友的支持,並說相信東吳在詹乾隆的帶領之下,東吳肯定會越來越好。

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表示,東吳卓越表現外界有目共睹,今年東吳申請入學的學生比去年多了4千人,報名人數高達1萬1千人,期許東吳大學能領先私校、超越國立大學並躋身國際級最佳大學之列。治校理念涵蓋五大面向,「以大師為師—深化東吳卓越品牌」、「培育跨域人才—就學、就業穩定銜接」、「教研行政協力—戰勝少子化衝擊」、「校友攜手共進 - 打造全球東吳校友網絡」以及「績效導向資源配置 - 永續財務規劃及募款」。在培育人才方面,詹乾隆校長主張積極推動第二專長、微學分、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及自主學習方案,提供學生多學科、跨學科、超學科等多元學習機會。

詹乾隆校長為東吳會計學系72級畢業校友,赴美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後回校任教,曾任東吳副校長兼教務長、商學院院長、會計學系主任、商學進修學士班主任、國際商管學程主任及商學院EMBA主任,自基層做起,熟稔行政事務,資歷豐富,對母校具有強烈認同與深厚情感。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4月1日正式就任,左為董事長王紹堉

東吳新任校長詹乾隆4月1日正式就任,左為董事長王紹堉東吳大學董事長王紹堉致詞
東吳大學董事長王紹堉致詞東吳大學新任校長詹乾隆致詞
東吳大學新任校長詹乾隆致詞東吳大學卸任校長潘維大致詞
東吳大學卸任校長潘維大致詞


【華梵大學】Huafan University


華梵大學 Huafan University    https://www.hfu.edu.tw/

華梵大學為積極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計巨幅海報懸掛於校園建物外牆,相當醒目。

宣示落實「綠色大學」的決心,華梵大學公布「推動永續發展與綠色校園實務守則」,將在行政運營與教學研究活動、學生學習生活等面向,積極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新出爐的標語「創新與傳承並行,邁向永續的未來」也以巨幅海報高掛於薈萃樓外牆,相當醒目。

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表示,推動環境永續、地方共生與建立綠色校園是國際發展趨勢,被綠色山林圍繞的華梵大學尤其責無旁貸,學校除了從制度面進行調整,也籲請各系所老師在課程與教學中融入SDGs理念,成為教育的重要環節。


華梵大學新出爐的SDGs標語「創新與傳承並行,邁向永續的未來」。

此外,華梵大學也於今年10月出版專書《碳盤查達人:帶企業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作為ESG教育指定用書,並期待透過該書的傳播,政府與民間能更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教育,普及碳盤查知識,激發更多人對氣候行動的熱情。

華梵大學於今年10月出版專書《碳盤查達人:帶企業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作為ESG教育指定用書。



建構「曉雲學」與「天台學」研究重鎮 華梵辦天台學國際研討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12 15:20:54) 為發揚與傳承佛教「天台學」的理念思想,華梵大學7、8日一連兩天盛大舉辦「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日、韓、中、美、德、臺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熱烈研討,會議最後凝聚共識由華梵大學擔任領頭羊建構「曉雲學」,打造華梵成為「天台學」研究重鎮。

華梵大學悟觀法師董事長開幕致詞。

「天台宗」為漢傳佛教第一個成立的宗派,重視教理研究與止觀修行,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之一,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為天台宗第45代傳人,對於天台學的推廣不遺餘力,並以天台的方便止觀學說,在華梵校園推動「覺之教育」理念,深獲教育界肯定。

為將天台學弘揚至國際,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校覺室與華梵佛學研究所特別聯合承辧「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總計發表6場精彩專題演講與13篇學術論文,台上台下互相交流,研討氣氛相當熱烈。

曉雲法師法子、華梵大學悟觀董事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天台以法華為宗骨,以般若為觀法,曉雲導師民國68年創立天台宗學會,「般若淨化思想」、「菩薩悲智精神」12字最能代表其從年輕到老一以貫之的行誼和教育實踐理念,她更曾指出天台教理是最圓融無礙的學說及方便法門。

來自日本法華佛教研究所花野充道所長(右一)發表專題演講。

悟觀法師認為,曉雲導師所推動的覺之教育理念,以及華梵大學創校宗旨「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都與天台的止觀學說息息相關,華梵大學舉辦「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是在此基礎上傳承覺之教育與天台學理念,更是在臺灣宗教辦大學應具備的時代使命與歷史責任。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冀劍制院長說,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去年剛設立佛學組,今年即盛大辦理國際研討會,對外宣示將在藝術領域之外好好扎根佛學,非常讓人期待佛藝與佛學的結合,可以為佛教擦撞岀不一樣的火花。

華梵大學主任秘書黃智陽教授也表示,天台學是唐宋以來漢傳佛教思想的核心,曉雲導師更是重要的天台宗傳人、教育家與思想家,天台學勢將成為未來華梵大學的重要學術亮點。

佛光大學中文系林明昌副教授(右一)發表論文並回應觀眾提問。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天綜合座談由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所長主持,邀請悟觀董事長、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浙江工商大學東亞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悟燈法師等3位重量級天台學者擔任引言人,為兩天會議帶來壓軸高潮。

悟觀董事長說,近世佛教思想史對整個佛教的傳承非常重要,尤其唐宋時期是宮廷佛教跨界至大眾佛教的思想轉折融合點,未來天台學研究除了可朝此方向繼續深化努力,如何彰顯佛教在當代臺灣發展的特質也很重要。

悟觀法師強調,山頭主義或祖師崇拜主義並沒有什麼不好,儘管佛光山星雲大師、法鼓山聖嚴法師與大崙山曉雲導師這三位人格典範早已不在人間,但後輩自有責任加以傳承,對華梵大學來說,好好探究曉雲導師的思想淵源及天台學說,就是華梵人的使命。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所長(左)主持綜合座談。

永本法師建議每年天台學的學術研討可以更聚焦在例如歷史、人物、思想、典籍、制度、發展史等單一專題或專門領域的探討上,並與時代脈動結合,透過佛教教義找出淨化現代社會與身心靈的方法。

她尤其稱讚此次研討會的論文發表,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尤惠貞從天台教觀詮釋生命教育,即對現代人非常受用。

悟燈法師也呼籲臺灣可借鑑日本佛教界發展天台學的作法,重視對典籍的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

2024第一屆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合影。

高柏園所長表示,佛光山有星雲學,法鼓山有聖嚴學,華梵大崙山也應建構「曉雲學」,此次天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正是一個好時機,由悟觀董事長召集海內外天台學者啟動建構「曉雲學」的發展平台,一起為「天台學」的現在與未來實踐努力。

研討會負責人、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也說,目前臺灣尚未有以「天台學」為主題而長期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未來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每年都將辦理天台學學術研討會,整合海內外天台學研究成果,定期出版學術刊物,將華梵大學打造成國際天台學研究重鎮,以及國際佛學交流的重要平台。




逢甲大學

 

逢甲大學


為什麼逢甲能成為「招得進、留得住」的私校第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4:49:53)  對大學而言「滿招」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留住學生。在2024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各大學的註冊率與就學穩定率成為廣受關注的指標,因為這兩項數據不僅反映了學校的吸引力與教學品質,更直接展現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與適應程度。

其中,逢甲大學以95.84%的高就學穩定率位居全國第二、私校第一,連續兩年蟬聯綜合私校冠軍,展現卓越的留生能力。不僅如此,逢甲大學在註冊率上同樣表現亮眼,日間部學士班註冊率達100%,全校新生(含境外生)註冊率更高達97.29%,在少數招生規模逾5,000人的學校中,居全國第四,僅次於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灣大學。這些數據充分證明,逢甲大學以創新教學與創新學制贏得了新生的高度認可,成功實現從「招得進」到「留得住」的全面目標。


逢甲大學113學年度新鮮人成長營,學校規劃豐富多元的活動與新鮮人專題,讓大一新生能夠快速融入大學生活。


逢甲大學校長王葳表示:「逢甲大學長期致力於創新教育模式,近年來積極推動創新學制,幫助並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與方向。面對AI浪潮的來襲,學校提前進行課程規劃,鼓勵學生擁抱AI,善用AI工具,提升競爭力。同時,逢甲大學持續深化產學合作,讓學生能夠在校期間接觸並解決真實的產業問題,確保學用接軌。憑藉這樣的努力,逢甲大學在每年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均表現亮眼。這些措施不僅鞏固了學校的教學實力,也成為新生註冊率高與就學穩定率佳的重要原因。」


逢甲大學提供多元專業選擇,各領域課程皆融合AI趨勢,從資訊電機到工程與商管,全面轉型,緊跟時代需求。


逢甲大學以學生為本,推動創新教學,鼓勵參與課程與競賽,助學生探索自我價值。

教育部每年年底公布的各大學註冊率與就學穩定率,不僅是衡量學校表現的重要指標,也是學生與家長選擇學校的重要參考依據。教育部透過「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提供的學生類、教職類、研究類、校務類及財務類五大類資訊,讓學生與家長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各校的辦學實力與發展特色,從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元智大學



元智大學       https://www.yzu.edu.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14 16:14:27)  元智大學圖書館於開學前正式啟用全新智能學伴「圖書館智智君」,與新版圖書館網頁同步上線。這款生成式 AI 學伴能即時解答師生的學術與圖書館資源相關問題,並提供知識查詢、學習資料整理等服務,為全校師生打造全新智慧學習體驗。

「圖書館智智君」內建強大知識庫,能迅速回應學術研究指引與圖書館服務等問題。透過簡單對話,讀者即可獲得精確高效的協助。此外,該 AI 學伴支援中英雙語對話,滿足國際學生需求,進一步提升元智大學的國際化學習環境。


元智大學「智智君」AI 學伴 打造智慧學習新時代

元智大學資訊長王任瓚表示,傳統智能客服受限於諮詢問答成本,多採選單式的非生成式問答。「圖書館智智君」則運用生成式 AI 技術,內建圖書館大量知識庫,經過深度訓練的自然語言模型,提供人性化互動回應,而非單純顯示制式化問答內容。為降低 AI 可能出現的幻覺或偏誤,「智智君」亦融合非生成式的問答選單,確保答案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王任瓚指出,生成式 AI 在圖書館界的應用日益成熟,特別在虛擬參考諮詢領域展現強大優勢。「圖書館智智君」能快速回應場地設備借用、館藏檢索、借書程序等指引型問題,並處理館藏推薦等政策與程序性問題,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整體服務效能。透過 AI 協助,館員可專注於深度電子資源利用指導與主題研究輔助,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學術支援。

除 AI 學伴外,元智大學圖書館近年來積極提升學習環境。館內新設 8 座現代化學習艙,提供專業舒適的自習空間(1-3人),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含視訊教學與會議)。此外,圖書館以「夜間的寧靜專注、日間的明亮現代」為設計主題,營造適合全天候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無論白天或夜晚皆能擁有理想的讀書氛圍。


元智大學「智智君」AI 學伴 打造智慧學習新時代

王任瓚說,作為學術與文化交流中心,元智大學圖書館積極促進國際學生與本地學生的互動。多元文化學習氛圍使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能共同探索知識、交流學術觀點,進一步推動元智大學的國際化發展。

此外,圖書館每年舉辦多樣化活動,營造閱讀文化。透過專題書展拓展讀者視野,邀請專家講座促進交流,結合主題 DIY 課程提升趣味,並設置借閱挑戰賽,以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多閱讀。


元智大學申請入學表現居綜合大學之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15 09:31:34) 元智大學在6月13日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正式公告的113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招生結果中,招生表現相當出色,招生名額使用率高達92.45%,除了兩所國立藝術大學外,位居全國之首。

根據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的數據,113學年度總報名人數達7萬8,187人,較上年度增加2,075人。此次申請入學的招生名額為5萬1,499人,相較於112學年度減少了2,357人。最終,113學年度獲分發人數為4萬1,133人,較去年增加了2,180人,報名分發率提升至52.61%。

元智大學校景

值得關注的是,元智大學的招生名額使用率從去年的75.6%大躍進至92.45%,在此次申請入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彰顯元智在教學質量和學生培育上的卓越表現,也反映廣大考生與家長對元智的高度認可與青睞。

教務長謝建興指出,除了在黃仁勳效應帶動科技潮流的影響下,電通學院、資訊學院等科系均已滿額外,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在近幾年也因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以及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下,連續兩年達到滿額。同時,今年新成立的護理系也吸引了眾多申請者而達到滿額。元智大學近幾年來,在廖慶榮校長的領導下,不論國內排名與各項國際化指標都有所進展,尤其優秀外籍師資延攬已具成效,將繼續朝「台灣最國際化的大學」邁進。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


輔大百年校慶「時空膠囊」暨「月明」雕塑揭幕 百人感動見證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4:46:49)


輔仁大學「百年校慶時空膠囊」暨楊英風傑出校友作品「月明」揭幕儀式於1月13日舉辦,也為輔大百年校慶第一場正式慶祝活動!


為慶祝2025輔仁大學創校百年校慶,藍易振校長發起了「榮耀世紀、百個百萬」永續發展基金,率先捐出百萬連續四年共計四百萬元,獲得了百位校友的熱情響應,為了感謝校友對母校的慷慨捐助,於1月13日特別舉行「輔仁大學百年校慶時空膠囊」暨楊英風傑出校友作品「月明」揭幕儀式,由校牧林之鼎神父灑聖水祈福,上百人齊聚見證這令人感動的時刻!



輔仁大學藍易振校長(左)與楊英風基金會王維妮執行長(右)


藍易振校長致詞表示,時空膠囊是百年校慶第一場活動,要特別感謝公共事務室陳國珍主任構思、設計與圓滿執行;全球有25萬輔仁校友,大家因為愛連結在一起,團結共創百年風華。「百年校慶時空膠囊」設計象徵著輔仁大學以教育為核心使命的精神,層層書頁的堆疊代表著知識的積累與傳承,輔大校徽為中心,在其上銘刻百位捐款校友姓名,如同星辰般向外發散,象徵著他們對母校的深厚情感與共同的榮耀。

楊英風傑出校友的「月明」作品就在時空膠囊旁,楊英風基金會王維妮執行長解釋,楊英風小時候因父母在大陸做生意,把他托給宜蘭老家的親戚,某次母親回到宜蘭老家曾指著天上的月亮對他說,他們母子都可以看到同一個月亮!於是每當思念母親時,楊英風就會抬頭望月亮,心想母親也在月亮裡看著他,這座雕塑正是表達對母親濃濃的思念。由於時空膠囊記錄著校友們對母校的深情回饋,與月明的結合緊密呼應感恩百年校慶景觀紀念設計。


左起:輔仁大學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中華民國校友總會楊明勳副理事長、輔仁大學鄒國英董事、藍易振校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黃瑞仁院長、使命副校長汪文麟神父


輔仁大學董事會代表鄒國英董事說,活動設計是25年後首次開封時空膠囊,開封時已是百歲的她因為認同活動一定會來參加!董事柏殿宏神父分享,輔大從創校到現在不斷出現困境,非常感謝靠天主的祝福以及校友的幫忙渡過。全球校友總會鄭時寧總會長說,回到學校看到月明作品就會想到20歲在輔大的日子,當年母校孕育了大家,現在大家才會不管在哪都要趕來回饋母校。


輔大師長、校友以及響應「榮耀世紀、百個百萬」永續發展基金捐款恩人,一同見證時空膠囊的封存。


時空膠囊內容物,除置入附有捐款人姓名的陶瓷品,尚有各單位紀念品,包括董事會放進校史室提供來自北京輔仁大學校園的瓦當,藍易振校長GRACE 校務策略,聖職單位、聖言會、耶穌會、輔醫、祕書室、教務處、學務處、國教處、研發處、總務處、事業處及12學院暨進修部提供的紀念品,將於25年後的2050年進行首次開封。

輔仁大學百年校慶時空膠囊金屬上蓋。



大葉大學


大葉大學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0 11:52:40)  印尼大學主辦的2024世界綠色大學評比(UI 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榮登全球第57名、全台第7名,其中水資源項目更是獲評滿分,顯見大葉全方位打造綠能校園,結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建置永續循環示範場域的卓越成果,在全球水資源管理領域有領導地位。

世界綠色大學評比包含基礎設施、能源與氣候變遷、廢棄物處理、水資源、交通運輸、教育與研究六大項目,2024進入世界百大綠色大學排名的台灣高教僅有10校,大葉大學提升校園綠能系統,發展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同時透過環境教育與SDGs精神的實踐,將綠色大學影響力推得更遠。

方文昌校長指出,大葉大學積極建設綠能校園,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在校園內設置了雨水回收系統、MBR汙水處理系統等設施,同時運用地下蓄水池、智慧監控系統進行水資源管理,一方面讓水資源再生,另一方面避免浪費。每年可節省約7000噸水,以全國平均用水量每人每天282公升來計算,這相當於為24,822人提供一天的用水量。

方文昌校長強調,大葉大學持續推動綠能、永續發展及環境教育,並結合產學研發與智慧生技等領域,力求在2048年達成碳中和目標,打造一所國際化、精緻化、永續化的綠色大學,培育學生成為企業最愛的人才搖籃。學校積極推動環境教育,將校園打造為類博物館式的戶外教育場域,設立了全國首座鏈接SDGs的水循環再利用校園實踐場域,吸引全國超過千名中小學師生、學者及社區居民參訪,成功將水資源教育推廣至各層面。


大葉大學的節水成果吸引許多機關團體到校觀摩


大葉大學建置MBR生物薄膜汙水處理場


大葉大學榮登世界綠色大學評比全球第57名

大葉大學擁有得天獨厚的綠色校園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2 12:55:49)  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公布各校新學年度資料,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在私立學校可用資金項目中,名列全國私立一般大學第18名,高居彰投雲嘉私校第一,深具財務穩健與永續經營實力。


大葉大學財務穩健,可用資金是彰投雲嘉第一

大葉大學強調,學校積極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致力於創新教學,並持續深化產學合作,鏈結在地與國際,無論在國際化教育實踐、跨領域專業精緻培育,或是永續發展推動等方面,大葉大學都走在教育創新的前端,透過「國際化」、「精緻化」和「永續化」的理念,培養全方位能力的未來之星。隨著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大葉大學針對產業需求,設計出多元且具前瞻性的跨領域課程,包括半導體科技、綠色能源、ESG、多媒體設計、運動觀光及銀髮健康等領域,強化未來職場競爭優勢,特別是114學年度新設立的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將為學生提供可以快速投入產業的競爭優勢。

大葉大學自創校以來,始終秉持「德國師徒制」的教育理念,結合「師徒傳承」與「產學合作」的特色,為學生提供跨域整合、跨界合作的學習機會,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技能的實作型人才,即便面對近年來少子女化的挑戰,學校依然能夠不斷發揮穩健的財務實力與教學成果。


大葉大學積極推動永續發展


跨域跨界無限可能 大葉大學智慧校園新篇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5 14:21:52)  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D無窮學院透過實務導向的微學分課程,引領學生跨領域能力,培養跨域思維,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縣綉「Web應用軟體設計」課程讓學生分組設計,運用AI技術結合綠能應用,為永續校園提供導覽服務。

大葉大學近日啟用的「大自然綠教室」,將AI技術與校園綠能環境結合,打造出多感官的學習平台,參觀者可以透過AI、VR、AR等技術,深入了解校園的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理念,專案團隊包括陳縣綉助理教授領導的AI應用團隊、蔡渙良主任負責的空氣盒子團隊,以及施倫閔助理教授負責的VR團隊,通過合作與實踐,讓學生在學術與實務之間架起橋樑,展示科技與永續教育相結合的無限可能。

微學分課程「Web應用軟體設計」不只是幫助學生掌握最新的程式設計工具與技術,更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到智慧校園的導覽。資工系助理教授陳縣綉指出,「大自然綠教室」的AI導覽共有五站,第一站是VR技術帶來的校園永續場域全景,讓參觀者體驗23.81公頃校園的壯麗視野,第二站安排生成式AI小精靈互動,認識大葉濕地自然生態,第三站透過物聯網技術即時監測空氣品質,第四站結合AR技術,參觀者可以與虛擬動物共同合影,第五站是永續行動挑戰,AI會鼓勵大家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資工系碩士生李鴻說,師生共同設計的濕地精靈守護者,參觀者只要掃瞄Qrcode,就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環境議題,享受獨一無二的自然對話。

資工系二年級學生蕭聿程表示,永續行動大挑戰讓參觀者輸入自己的永續行動,例如節約用水或垃圾分類,透過AI分析對應的SDGs目標,並提供未來改進建議,讓小行動也能改變世界。


大葉大學的大自然綠教室結合AI導覽


大葉大學微學分課程Web應用軟體設計讓學生為永續校園設計智慧互動


大葉大學資工系師生結合AR,讓參觀者可以跟虛擬動物合照


大葉大學資工系運用VR技術讓參觀者看到校園全景


大葉愛心樹助學冠名地標 世界地球日啟用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24 14:19:52) 全球地表平均溫度近年不斷上升,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環境永續議題備受重視,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特別選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舉辦大葉愛心樹助學冠名記者會,透過地標揭牌,感謝大葉大學校友總會第3、4屆理事長陳錫堯捐贈新台幣20萬元,協助學弟妹完成學業,同時宣示大葉大學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積極推動教育平權、邁向城鄉永續的決心。

方文昌校長表示,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是大葉大學一直以來相當重視的議題,學校推動完善弱勢助學計畫,幫助弱勢家庭學子透過教育翻轉未來,感謝校友總會第3、4屆理事長陳錫堯慷慨解囊,響應大葉愛心樹助學年度冠名競標,捐贈新台幣20萬元,企業和校友的支持,將是扶持弱勢學子完成學業、實現夢想的一大助力。大葉大學是獲評全國私校第一的綠色大學,大葉愛心樹更是熱門打卡景點,隨著冠名地標的揭牌,榕樹形成的愛心樹不只是美景地標,更象徵著校友和企業的愛心和支持,以及學校推動教育平權、培養綠能人才、共創永續願景的信念,除了結合系所特色,為綠色校園注入新活力,未來園區後方也會繼續種植樹木,歡迎各界響應「大葉森友會」計畫,結合公益助學與護樹行動,邁向地球永續願景。學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景,5月份即將來臨,屆時學校的校花金針花會盛開,歡迎民眾到大葉校園賞花,感受自然生態之美。

此次冠名企業為「保證責任彰化縣八卦山咖啡生產合作社」,由陳錫堯秉持弱勢助學捐助與社會責任精神創設。陳錫堯指出,彰化在地有很多優質的農特產,他看到咖啡小農辛苦種植,卻苦無銷售管道,為了扶植地方咖啡小農,他成立「保證責任彰化縣八卦山咖啡生產合作社」,並邀請大葉大學以及蟬聯台中三屆伴手禮首獎歐客佬咖啡三方產學合作,讓小農可以穩定成長,也提供青年學子接軌產業的機會,而在地生產更是有效減少碳足跡,具體為環境永續盡一分心力。

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董事長魏明谷說,二十年前他來大葉念書時沒有發現愛心樹,二十年後很榮幸可以見證這個獨一無二的新地標,不只是珍貴的資產,更是彰化的光榮,感謝「保證責任彰化縣八卦山咖啡生產合作社」第一個企業冠名,期盼未來有更多企業響應,幫助弱勢學生翻轉人生。

記者會當天,保證責任彰化縣八卦山咖啡生產合作社社長吳素芬、理事曾翠緣、監事蔡啟仲、歐客佬董事長周海發、大葉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徐炳欽、副理事長陳妙花、大葉大學傑出校友聯誼會會長楊曜聰等人都到場共襄盛舉,共同見證學校攜手企業校友,為城鄉永續的努力。


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右四)、校友總會陳錫堯理事長(右二)等人共同為地標揭牌


大葉大學愛心樹助學冠名地標在世界地球日正式啟用


大葉大學舉辦大葉愛心樹助學冠名記者會,地標正式揭牌


冠名企業「保證責任彰化縣八卦山咖啡生產合作社」由陳錫堯(右)、吳素芬(左)賢伉儷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