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
TKU 淡江大學 https://www.tku.edu.tw/
Welcome to Tamkang University (AZ version)
2025企業最愛 淡江私校第一 預告全雲端智慧校園升級3.0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6 16:33:11) 114學年度學測將於1月18日登場,考生忙著準備考試之際,1111人力銀行與TUN大學網合作「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於今(16)日出爐。老牌私校淡江大學進入「整體職場表現」排行前十強,保持第九佳績,再次蟬聯私校第一。葛煥昭校長與馬雨沛秘書長出席記者會,並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會亦安排優秀的跨域在學學生接受媒體訪問,該校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一年級學生鄧晴,因中文系雙主修資工系,並在競爭激烈的眾人中脫穎而出,順利考取資工系碩士班受到矚目。

今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淡江大學穩坐私校第一,葛煥昭校長(左4)出席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記者會。(圖/淡江大學提供)
在學群調查中,淡江大學共5類上榜,資訊與大傳兩學群均列全國第五、工程與外語皆全國第六、建築排名第八,成績超越許多國立大學,顯示企業端用人唯才,比起公立大學迷思,更重視畢業生的即戰力。葛煥昭表示,淡江的「三環五育」教育理念帶給學生除了專業之外的軟實力,同時在「AI+SDGs=∞」的校務發展方向引領下,能夠與時俱進,多元跨域,在在都讓淡江人成為企業青睞的私校首選。
葛煥昭於記者會上回答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的提問指出,淡江新鮮人受企業青睞的主因,「源自於1965年創辦人張建邦提出的三化『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教育理念,發展至今日的『三環五育』,培育出心靈卓越的人才。其中包含專業、通識,還有全國唯一必修的特色課程——社團學分,讓學生在團隊合作、敬業精神、領導統御、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能力,能不斷提升。」
甫出版的《2025升大學指南》指出,排行榜中傳統理工名校強勢霸榜,AI熱潮方興未艾,引領學校決心求變,跨領域學程已成顯學。葛煥昭針對AI浪潮回應:「淡江是臺灣第一所把AI和SDGs加在一起推動的大學。」該校在2020年成立AI創智學院,隔年「人工智慧學系」開始招生,2023年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審核,以「AI+SDGs=∞」為註冊商標,他表示,這個教育主軸意味著教學、研究、行政、服務的全面提升。
葛煥昭也提到淡江與超過190所企業進行產學合作,包括台灣微軟、遠傳、台灣西門子、亞泥,及校友企業信邦、翰可、穩懋等。他並提到近年推動數位與淨零雙軌轉型,建構「全雲端智慧校園2.0」且即將再升級,自信地邀請在場教育界人士參訪淡江,他自豪的說:「所有行政同仁對於雲端AI工具都能嫻熟運用,共用共享共創共編,並且節能減碳,達到永續目標。」
高等教育面臨少子化衝擊,全臺大專校院力挽狂瀾,致力提升學生的競爭力。鄧晴接受各媒體採訪時表示,淡江非常鼓勵學生跨域學習,為增進自己跨域學習機會,她同時擔任《淡江時報》攝影記者迄今,更修讀教育學程,被1111記者譽為「跨域文學與科技,用AI解讀甲骨文之謎」的跨域高手。
「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於去年8至9月間,針對有選才權力的企業負責人、主管及人資進行抽樣,黃若薇指出,受惠於政府定額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的政策,拉進了選擇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的學費,未來私校有機會招到更適才適性的學生,得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以及註冊率,更能拉抬畢業生在企業主心目中的評分表現。
在學群調查中,淡江大學共5類上榜,資訊與大傳兩學群均列全國第五、工程與外語皆全國第六、建築排名第八,成績超越許多國立大學,顯示企業端用人唯才,比起公立大學迷思,更重視畢業生的即戰力。葛煥昭表示,淡江的「三環五育」教育理念帶給學生除了專業之外的軟實力,同時在「AI+SDGs=∞」的校務發展方向引領下,能夠與時俱進,多元跨域,在在都讓淡江人成為企業青睞的私校首選。
葛煥昭於記者會上回答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的提問指出,淡江新鮮人受企業青睞的主因,「源自於1965年創辦人張建邦提出的三化『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教育理念,發展至今日的『三環五育』,培育出心靈卓越的人才。其中包含專業、通識,還有全國唯一必修的特色課程——社團學分,讓學生在團隊合作、敬業精神、領導統御、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能力,能不斷提升。」
甫出版的《2025升大學指南》指出,排行榜中傳統理工名校強勢霸榜,AI熱潮方興未艾,引領學校決心求變,跨領域學程已成顯學。葛煥昭針對AI浪潮回應:「淡江是臺灣第一所把AI和SDGs加在一起推動的大學。」該校在2020年成立AI創智學院,隔年「人工智慧學系」開始招生,2023年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審核,以「AI+SDGs=∞」為註冊商標,他表示,這個教育主軸意味著教學、研究、行政、服務的全面提升。
葛煥昭也提到淡江與超過190所企業進行產學合作,包括台灣微軟、遠傳、台灣西門子、亞泥,及校友企業信邦、翰可、穩懋等。他並提到近年推動數位與淨零雙軌轉型,建構「全雲端智慧校園2.0」且即將再升級,自信地邀請在場教育界人士參訪淡江,他自豪的說:「所有行政同仁對於雲端AI工具都能嫻熟運用,共用共享共創共編,並且節能減碳,達到永續目標。」
高等教育面臨少子化衝擊,全臺大專校院力挽狂瀾,致力提升學生的競爭力。鄧晴接受各媒體採訪時表示,淡江非常鼓勵學生跨域學習,為增進自己跨域學習機會,她同時擔任《淡江時報》攝影記者迄今,更修讀教育學程,被1111記者譽為「跨域文學與科技,用AI解讀甲骨文之謎」的跨域高手。
「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於去年8至9月間,針對有選才權力的企業負責人、主管及人資進行抽樣,黃若薇指出,受惠於政府定額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的政策,拉進了選擇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的學費,未來私校有機會招到更適才適性的學生,得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以及註冊率,更能拉抬畢業生在企業主心目中的評分表現。

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在「私立一般大學」排行中,老牌私校淡江大學蟬聯第一。(圖/淡江大學提供)


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今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淡江大學在「整體職場表現」名列十強第九。(圖/淡江大學提供)


淡江大學葛煥昭校長(右)出席1111人力銀行「2025企業最愛大學」記者會,接受1111發言人黃若薇訪問。(圖/淡江大學提供)


「2025企業最愛大學」調查出爐,淡江大學在提升學生的畢業競爭力上有許多作為,鼓勵學生跨域學習,資訊工程學系碩一鄧晴因跨域學習受到媒體關注。(圖/淡江大學提供)
2024淡江大學永續報導暨價值溝通發布會,展現本校2023年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攝影/林郁翔)
會中透過USR年報、永續報告及人才賦能三方面,闡述本校在多元資訊的揭露,《2023淡江大學永續報告書》,記載本校在永續發展藍圖中,透過人才培育、教學創新、行政革新、校園永續、資源共享、地方創生、智庫建言、聯盟共好、社會影響與價值溝通的價值創造歷程,其中特別提到,報告書的編製,係由全校各單位永續管理師整理並提供永續報導內容,之後引領學生共同編製,為教職員生群策群力的最佳展現。《淡江大學112學年度永續賦能實作成果報告書》記錄了永續報告學生編輯的成長歷程,說明通過永續賦能實作計畫甄選的他們,如何在編製過程中一同成長與進步,成為自己的永續長。
《2023 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年報》則分享本校5個通過教育部第三期USR計畫的團隊,在校務端支持及永續中心的統籌下,依個別特色,融入永續發展目標,提升學生社會參與、跨領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等能力,持續強化地方溝通、服務與連結的成果;更呈現本校首屆依「淡江大學社會實踐服務優良獎勵辦法」遴選,獲獎教師之焦點案例及國際案例成果,期許師生帶著更飽滿的能量,邁向USR的下一個階段,融入大學永續發展,並持續擴大影響力。
此外,《碳盤查》報告、淨零推動藍圖與TCFD的發布,說明本校以「建校100年淨零校園」目標,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廢棄物減量、採購高效或節能產品、建構永續能源管理平台、零碳教育與綠色交通的推廣、提升相關研究比率、關注並結合國際碳權趨勢並增加校園碳匯管道等措施與綠領人才的培育、推動成果與獲獎肯定。
許輝煌提到,本校自2021年起編製並發布永續報告書,成果從「求有」到「求好」至「有意義」,尤其是2023年的永續報告書,結合了各單位同仁與學生的協力,從重大議題的盤查與揭露,到10大重要利害關係人的關心議題,對於本校而言,都能確實提供學校推動相關事務的參考及日後努力的方向。「大學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我們樂見學生透過參與各項活動中而有所成長,也會更積極審慎的面對重要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相關議題,並進行適當調整,向永續校園的目標前進。」
學術副校長暨永續中心主任許輝煌開幕致詞,介紹本校2023年永續推動成果。(攝影/林郁翔)

會中透過USR年報、永續報告及人才賦能三方面,闡述本校在多元資訊的揭露,《2023淡江大學永續報告書》,記載本校在永續發展藍圖中,透過人才培育、教學創新、行政革新、校園永續、資源共享、地方創生、智庫建言、聯盟共好、社會影響與價值溝通的價值創造歷程,其中特別提到,報告書的編製,係由全校各單位永續管理師整理並提供永續報導內容,之後引領學生共同編製,為教職員生群策群力的最佳展現。《淡江大學112學年度永續賦能實作成果報告書》記錄了永續報告學生編輯的成長歷程,說明通過永續賦能實作計畫甄選的他們,如何在編製過程中一同成長與進步,成為自己的永續長。
《2023 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年報》則分享本校5個通過教育部第三期USR計畫的團隊,在校務端支持及永續中心的統籌下,依個別特色,融入永續發展目標,提升學生社會參與、跨領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等能力,持續強化地方溝通、服務與連結的成果;更呈現本校首屆依「淡江大學社會實踐服務優良獎勵辦法」遴選,獲獎教師之焦點案例及國際案例成果,期許師生帶著更飽滿的能量,邁向USR的下一個階段,融入大學永續發展,並持續擴大影響力。
此外,《碳盤查》報告、淨零推動藍圖與TCFD的發布,說明本校以「建校100年淨零校園」目標,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廢棄物減量、採購高效或節能產品、建構永續能源管理平台、零碳教育與綠色交通的推廣、提升相關研究比率、關注並結合國際碳權趨勢並增加校園碳匯管道等措施與綠領人才的培育、推動成果與獲獎肯定。
許輝煌提到,本校自2021年起編製並發布永續報告書,成果從「求有」到「求好」至「有意義」,尤其是2023年的永續報告書,結合了各單位同仁與學生的協力,從重大議題的盤查與揭露,到10大重要利害關係人的關心議題,對於本校而言,都能確實提供學校推動相關事務的參考及日後努力的方向。「大學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我們樂見學生透過參與各項活動中而有所成長,也會更積極審慎的面對重要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相關議題,並進行適當調整,向永續校園的目標前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