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聖約翰科技大學】


聖約翰科大58週年校慶 攜手董事會、校友會三足鼎立共創未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知名建築師沈祖海家族深耕教育 16年來持續捐助聖約翰科大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0 11:54:37)


聖約翰科技大學曾鴻鍊執行董事(左二)致贈感謝狀給Haigo & Irene Shen Foundation董事長Shen-Chow(右二),感謝其長年對學校的深厚情誼與無私奉獻。左一為前副校長王健行教授,右一為唐彥博校長。

聖約翰科技大學董事會曾鴻鍊執行董事、唐彥博校長及前副校長王健行教授於2025年3月19日前往圓山飯店拜會知名建築師沈祖海之女、Haigo & Irene Shen Foundation董事長Shen-Chow及其夫婿Dickson,並致贈感謝牌與感謝狀給Shen-Chow董事長,感謝其今日再度捐款3萬美金以及長年對聖約翰科大的深厚情誼與無私奉獻。

沈祖海(1926-2005)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學系,為國際知名建築師,曾擔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首任理事長,設計過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臺北國際會議中心、松山機場…等多項國家級建築,為臺灣都市建設貢獻卓著。

除了建築專業,他更熱心教育事業,在聖約翰科大前身新埔工專創校初期,擔任第6-11屆董事,不僅出錢出力,還義務規劃校園與校舍,甚至親自設計北海岸地標—降臨堂,以象徵百年教育的深遠志業。


「沈祖海國際會議廳」於2011年4月10日舉行揭牌啟用典禮,馬英九總統(左三)親臨參與,現場冠蓋雲集,盛大隆重。

沈祖海校友一生秉持飲水思源的精神,感念年少時曾受親友資助完成學業,遂於晚年大力回饋社會。他除設立「思源獎學金」幫助清寒學子,更為上海聖約翰大學復校計畫慷慨捐贈50萬美元,對教育的支持不遺餘力。

為表彰他的卓越貢獻,聖約翰科大除將百齡堂貴賓接待室命名為「思源室」之外,亦將校內最宏偉的國際會議廳命名為「沈祖海國際會議廳」,並於2011年正式啟用。


Haigo & Irene Shen Foundation董事長Shen-Chow(右三)及其夫婿Dickson(右二)曾於2018年3月20日造訪聖約翰科大,並參觀沈祖海國際會議廳,時任校長的艾和昌教授(左一)及前副校長王健行(右一)親自接待。

Shen-Chow董事長繼承父志,自2010年起,透過「Haigo & Irene Shen Foundation」連續16年捐款近新臺幣1,600萬元,持續資助聖約翰弱勢學生,讓許多學子得以安心就學。唐彥博校長特別親自拜會,向Shen-Chow董事長致上最深謝意。


聖約翰科大校內的「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史典藏暨研究中心」展出沈祖海校友的行誼事蹟。

唐彥博校長表示,沈祖海學長的精神不僅留存於校園建築中,更透過其家族的善行延續至今。感謝Shen-Chow董事長多年來的支持,這份長達16年的情誼,不僅是對沈祖海學長的緬懷,更是對教育公益精神的傳承。聖約翰科大會珍惜這份珍貴情誼,延續上海約大「光與真理」的校訓,讓「思源」的理念持續發光發熱,成為世代相傳的美好典範。


聖約翰科大打造三好友善校園 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05 10:16:30)


聖約翰科技大學舉辦專題活動,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廣「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之「三好友善校園」理念。

聖約翰科技大學推廣「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之「三好友善校園」理念,並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舉辦專題活動,深化三好友善校園文化。鼓勵學生關懷彼此、尊重多元,並培養社會責任感。本次活動不僅落實三好精神,更希望藉由SDGs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對環境、社會與經濟永續發展的關注,並轉化為具體行動。

Vision惟均管理顧問公司專案經理陳建哲表示,SDGs涵蓋17項全球目標,與三好友善校園的理念高度契合。例如,SDG 4「優質教育」強調包容與公平的學習環境,SDG 10「減少不平等」提倡消除歧視,這些目標與友善校園精神相呼應。透過SDG 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與SDG 13「氣候行動」,學生可從日常行動實踐永續發展,深化三好價值。


教發中心柯淨文老師(右)頒發感謝狀予陳建哲專案經理(左)。

教發中心柯淨文老師指出,三好友善校園的影響力不應侷限於校內,而應擴展至社會。透過課程設計、校內活動與社會實踐,學校可引導學生從「說好話」開始,進而實踐「做好事」與「存好心」,最終內化為價值觀。例如,課堂融入服務學習課程,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以行動落實三好精神。同時,透過學生自主發起的活動,如關懷弱勢、環境保護等,將三好友善校園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


陳建哲講師分享心流理論。

多媒體設計系王亭雅同學認為設計與媒體在推廣三好友善校園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影像、動畫及社群媒體等方式,能讓更多人認識三好文化,也能以創意方式將SDGs與校園生活結合。她預計與同學合作製作動畫短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SDGs與三好友善校園的關聯,希望透過數位媒體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學生參與。


學生分組討論三好與永續行動。

電機工程系劉毅安同學表示,此次講座以SDGs為主軸,結合三好友善校園的永續議題,講師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帶動課程氛圍,並穿插啟發思考的影片,讓同學對永續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從科技應用角度切入,探討如何透過智慧校園系統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浪費,落實SDG 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

劉毅安同學說,他與同學計劃舉辦校園永續創新與創意活動,並與學術團隊合作,讓學生更便捷地參與,實踐「做好事」的理念,共同推動三好友善校園,打造永續學習環境。


講師與學生互動,鼓勵同學積極參與討論。


聖約翰科技大學對辜嚴倬雲董事長辭世之哀悼與感念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05 15:23:18)


辜嚴倬雲博士擔任聖約翰科技大學董事長45年,帶領學校升格科技大學,卓越貢獻長存於師生與校友心中。

聖約翰科技大學全體師生與校友沉痛哀悼本校前董事長辜嚴倬雲女士之辭世,對此深感不捨與悲痛。辜嚴倬雲董事長自1973年1月起接任董事長,陪伴全校師生一同走過45個寒暑,不論是校慶或畢業典禮等學校重大活動,辜嚴董事長均親自出席帶領學校成長而茁壯,直至2018年卸任。在她的領導與奉獻下,學校發展歷經重要變革,奠定今日聖約翰科技大學的基礎,其卓越貢獻將長存於師生與校友心中。


辜嚴倬雲董事長曾於2004年獲頒中華民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第4屆「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

辜嚴倬雲董事長出身上海聖約翰大學教育系,1992年獲頒紐約聖約翰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不但擔任上海聖約翰大學臺灣校友會會長,同時也是聖約翰科技大學的董事長,積極率領全校師生繼續朝恢復「聖約翰大學」名稱的道路邁進。由於多年來在社會服務工作上的傑出表現,使她於2003年在澳洲布里斯本獲頒「世界傑出婦女領袖獎」,2004年獲頒中華民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第4屆「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

辜嚴倬雲董事長對聖約翰科技大學的貢獻:

一、堅定支持學校升格發展

在辜嚴董事長的帶領之下,學校歷經改制、更名與升格科大等歷程,從1967年的「新埔工業專科學校」到2005年的「聖約翰科技大學」,英文校名為「St. John's University」,聖約翰校名終於在臺復見;學校規模也由成立時候的3科4班,變成4個學院、1獨立研究所、14 學系與1中心。

二、大力推動校園建設與資源提升

辜嚴董事長關心校務發展,非常重視校園整體規劃,從1997年到2011年,學校有數棟重要建築物在董事長任內落成啟用,例如:電資資訊大樓、商業管理大樓、圖書資訊館、行政暨教學大樓、周德新研討廳、容永道廳、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舜文樓、沈祖海國際會議廳、聖約翰鐘樓及聖公樓等等。全新的校園景觀與建築風貌,不但讓整體校園氣象一新,也為全校師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工作與學習環境。

三、引進產學合作,促進技職教育發展

辜嚴董事長深知技職教育的重要性,她非常關心學生就業力的問題,重視各系學生與其所對應產業之媒合,所以她引薦自己及子女旗下相關企業(如雲朗觀光集團)與學校簽訂實習與建教合作意向書,搭起學校與企業合作平台,透過「做中學」的方式,積極促成學生實習就業管道,加強學生的職場態度及專業職能,具體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聖約翰科技大學將北側教學大樓命名為「倬雲樓」,2016年馬英九總統(中)與辜嚴董事長(左)及陳金蓮校長(右)一同為「倬雲樓」揭牌。

四、捐資興學,關懷師生休閒健康

辜嚴董事長重視教職員工生的休閒運動,期望每個人都能透過運動培養強健體魄,因此她捐資興學,不但捐款興建百齡堂倬雲廳,供學校舉辦各類重大研討或集會活動,更捐款建設及修繕倬雲游泳池,提供教職員工生從事游泳、競賽等休閒健康活動。此舉讓她於2011年9月獲教育部頒贈「捐資興學」水晶獎座,以表彰她對學校的付出與貢獻。聖約翰科技大學則將北側教學大樓命名為「倬雲樓」以為感謝。

五、啟動約史計畫,再現約大榮光

辜嚴董事長對聖約翰科技大學投注一切心力的緣由,是來自對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感念,希望能將百年優良名校的榮光傳承到臺北,不只繼續屹立在臺灣,更期待能發展成亞洲一流大學,讓昔日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光輝榮耀能發揚光大、綿延繼志。


辜嚴董事長支持學校進行上海約大校史保存工作,聖約翰「約史中心」於2013年10月舉行揭牌啟用典禮,辜嚴董事長(右五)親自出席剪綵。

因此她支持學校於2011年開始進行上海約大校史保存工作,除建置「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史典藏暨研究中心」(簡稱「約史中心」)之外,並組成口述歷史採訪團隊,採訪101位80歲以上的老校友,為校友精彩且傳奇的一生留下紀錄。

她寫下「校史展風華、俊彥啟新猷」等文字期勉聖約翰科技大學,希望新一代約翰人能夠效法前輩辦學精神、榮耀聖約翰,使約大精神能夠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辜嚴董事長畢生投入教育發展,對聖約翰科技大學的奉獻不勝枚舉。她的遠見與愛心,成就無數學子的未來,也讓學校得以茁壯成長。我們將永遠懷念她的慈愛與貢獻,並承襲她的精神,持續推動學校的發展,讓她的願景與理想得以延續。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我們向辜嚴倬雲董事長的家屬致上最深的哀悼與慰問,願辜嚴董事長安息主懷,也願她的精神長存於聖約翰科技大學的每一個角落。


2024校友年會凝聚情誼 聖約翰(新埔)校友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8 12:49:13)  在滿載感恩與希望的氛圍中,聖約翰科技大學(新埔工專)校友總會在台北大直典華舉行2024校友年會,席開63桌。大陸地區華東、華南及馬來西亞的校友均返台參與盛會,學校董事會全體董事及校內師長亦共襄盛舉。活動頒獎表揚8位傑出校友當選人,並安排走星光大道上台領獎。此次年會以「向經典致敬」為主題,《翡翠薩克斯風樂團》以及校友社團《歡樂K歌社》專業優質的現場表演,讓所有校友感受一場溫馨歡樂的音樂饗宴!


聖約翰科大校友總會2024年會在震撼人心的太鼓表演中揭開序幕,理事長、主教及3位副理事長領銜開鼓,為大會帶來第一波驚喜與高潮!

2024校友年會由86級資管科吳育潼及87級國貿科莊鴻偉兩位校友搭檔主持,在震撼人心的太鼓表演中揭開序幕,闕玖榮理事長、張員榮主教及3位副理事長領銜開鼓,為大會帶來第一波驚喜與高潮!隨後恭迎3校校旗及校友總會會旗進場後,近700位校友齊聚一堂歡唱校歌,現場洋溢滿滿的感動。77級李偉仲、109級曾立同、82級薛凱文及79級李靜龍分別擔任上海聖約翰大學、聖瑪利亞女校、聖約翰科大(新埔工專)及校友總會掌旗手,充滿儀式感的程序,充分展現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意涵。

校友總會闕玖榮理事長致詞時指出,很高興全台灣第一間全部以校友治校的聖約翰董事會重視校友總會,全員出席校友年會,且在學校處於風雨飄搖之際,願意挺身而出,出錢出力守護母校。也感謝56級與59級校友多年來持續為學弟妹提供獎學金,成為傳承精神的典範。而海外的華南校友會、華東校友會與馬來西亞校友會,長期致力於關懷海外校友,營造家的感覺。此外,「新埔之星」計畫已累積超過2億元創投資金,持續以利息捐助學校與校友總會的運作,展現校友對母校的深厚情感。

闕玖榮理事長表示,聖約翰、新埔畢業的校友超過7萬人,目前在line社群的校友有1,121人,希望能夠召回7,000位校友在群組裡。而「新埔之星2.0」計畫的推動,目標希望集資2億元的創投基金,讓其獲利盈餘提撥部分用於學校發展與校友活動費用。截至目前,已有64位校友表達投資意願,金額累計9,700萬元。他呼籲更多校友能夠加入,共同為母校的長遠發展出力。

董事會姚祖驤董事長在致詞中表達對校友總會深切的期許。他指出,校友總會的成長歷程令人感動,從剛開始不被看好,到如今已有1,100多位校友參與,展現校友的凝聚力與影響力。他強調,希望未來校友總會能吸引更多校友加入,實現7,000人的目標。同時創造一個「聖約翰/新埔之家」,成為校友之間彼此支持、互助成長的家園。他也提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號召,讓每位校友都能為學校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期盼校友總會與董事會能夠攜手合作,共同守護母校的發展。

唐彥博校長表示,上海聖約翰大學迄今已有145年,聖約翰科大(新埔工專)在台灣也有57年的歷史。他非常感謝董事會和校友總會的支持,不僅在財務上提供協助,也積極推動學校與校友的連結與合作。他期盼藉由董事會、校友總會及學校三足鼎立的方式,共同為母校開創新局、創造更輝煌的未來,再造聖約翰科大百年歷史。


校友總會闕玖榮理事長(左四)致贈紀念品給新科傑出校友。

年會中,闕玖榮理事長特別致贈鐫刻傑出校友照片的雷雕水晶獎座給新科傑出校友,表彰他們在各行各業中的卓越表現。113年度「企業類」及「服務類」傑出校友,當選人分別是橡鴻(惠州)橡膠製品楊維中總經理、洋森科技林子欽董事長、華研電腦林右峯總經理、總盛建設林光宗總經理、樺康智雲林建志董事長、墨科微電子(無錫)吳昭慶總經理、車麗屋汽車百貨卓豐閔董事長及新北大眾捷運詹烱潁副總經理。唐彥博校長則致贈「捐資興學」感謝牌給捐款幫助母校的捐款人,感謝校友捐資興學,助學育才。


唐彥博校長致贈「捐資興學」感謝牌給捐款人,感謝校友捐資興學,助學育才。

陳詩銘秘書長進行會務工作報告,並邀請所有校友加入榮譽會員行列,支持校友總會會務工作推動與發展。最後亦代表校友總會,感謝籌備小組、志工群、團契學弟妹及表演團體的支援與辛勞,讓校友年會在濃厚的校友情誼氛圍中圓滿落幕,展現聖約翰與新埔校友共同守護母校、共創未來的決心與行動力。


校友薩克斯風社林子欽社長贊助安排《翡翠薩克斯風樂團》現場演奏表演,為校友帶來一場溫馨感動的音樂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會除了安排《翡翠薩克斯風樂團》以及校友社團《歡樂K歌社》現場表演之外,還規劃拍拍印有獎徵答活動,讓所有校友一起猜題同樂。此外,會場外也販售「三兄妹牛樟芝土雞蛋」及《約翰心 、新埔情》運動毛巾,販售所得部份盈餘捐出支持母校發展及做公益,也讓今年的年會活動增添不少亮點。


年會主題為「向經典致敬」,校友歡樂K歌社7位社員應邀演出,在弦樂團演奏下,重新編曲演唱7首50~00年代的代表民歌。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大同大學 Tatung University

 

大同大學      https://www.ttu.edu.tw/





【慈濟大學】Tzu Chi University

  

慈濟大學        https://www.tcu.edu.tw/


慈濟大學電子報      https://newsletter.tcu.edu.tw/


慈濟大學 - 校園日誌


泛太平洋大學聯盟平台        https://pan-pacific.ndhu.edu.tw/




明道大學退場後校地使用轉型規劃

 

彰化縣長王惠美爭取接管明道大學,盼中央支持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5 16:42:24)  教育部14日與中央相關部會人員至明道大學會勘,研商明道大學退場後校地使用轉型規劃,由賴清德總統倡議成立的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代表出席委員何美鄉,希望在明道大學推動「健康園區」,落實減碳農業及有機栽種;彰化縣長王惠美則希望能加入因應產業轉型升級與地方需求,期待中央早日通過由縣政府接管,活化明道校園,帶動彰南地區的發展。

明道退場轉型會勘討論

王縣長表示,因應這次關稅戰,預期會有更多台商回流,輔導產業轉型及技術升級的需要日益迫切,另外,溫室效益對於農產造成嚴重衝擊,極端氣候影響農業供應,為了確保糧食安全,如何發展綠色植物工廠、水耕蔬菜農場、中草藥農園,勢必變成未來農業轉型非常重要的方向,明道大學轉型至關重要。在112年12月12日教育部發函內政部、衛福部、文化部以及本府詢問接管意願,明道大學在去(113)年7月31日停招退場,接管的事情拖了1年半都沒有定案,導致教育部代墊學校應償債務5.6億一直沒辦法回收,校園50公頃的校區閒置,衛福部中藥研究所進駐案又受到經費問題遙遙無期,等同浪費國家資源,非常可惜。

王縣長表示,縣府也曾多次表達有意願單獨接管明道大學的立場,除了可以立即償還教育部代墊的債務之外,縣府相關單位也可即刻進駐,縣府規劃在既有的校舍建築設施做為AI產業智慧園區、教育體育園區,且引進青農及中藥研究所合作,在有機農場種植中藥草,同時推動溫室水耕蔬菜跟農業植物工廠,縣府準備好了,也請中央放心把明道大學交給縣府接管。

教育部主秘林伯樵表示,近期在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中有提出,希望能夠在明道大學,推進「健康園區」,希望落實減碳農業及有機栽種的園區,也能利用現有儀器檢測,強化食品安全驗證,所以特別安排去參觀了檢測中心的設備,也希望透過會議,能夠落實到人民健康。自兩年前開始實施「私立高中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之後,希望能夠協助學校平順地做退場,有賴相關中央部會或地方政府的協助與銜接,後續牽涉校地場域的處理及各項事業的轉型或活化,教育部會盡心盡力去協助,謝謝中央各部會以及地方政府一起來完成。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何美鄉表示,有鑑於過去幾年,台灣人的健康指標,包括肥胖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年齡層越來越下降,所以才會去倡議健康生活模式,而明道大學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區,未來在這邊可以建立健康園區,要創造的這個園區是前所未有,提出的概念是希望它是一個整合多個部門,也謝謝彰化縣政府這麼努力為在地發展做很好的思考,這些都可以列入大家的考量。她只是一個學者,對未來國家發展願景有些想法,倡儀給政府,從一開始她給賴總統的建議就是健康議題的概念,這需要跨部會、跨公私部門協力,由政府來領頭,產業來配合,相信未來明道大學校地規劃將朝向公私合力,不僅需要有營利的部分,也需要推廣,有進有出,才能夠長久下去。

立委謝衣鳯表示,健康生活園區、低碳、永續能源、AI等是未來重點發展產業,這些都是臺灣面臨下一階段產業轉型非常重要的部分。經濟部與國發會正積極規劃,未來與中醫藥產業結合的養生休閒部分,讓國人了解政府未來發展的健康生活政策與相關資訊。再者,校區如長期閒置未利用的話,建築物很快就會毀損,未來倘若要進一步規劃與利用就會需要更多的經費來維護,對國家財政及地方政府的經營,都是一個很不利的情況。藉此希望教育部、衛福部與縣政府盡快討論出共識與未來發展方向,俾利後續做完善的規劃與利用。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崑山科技大學】


崑山科大60週年盛典 啟用電動車基地育才、百桌感恩餐會千人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4 09:37:12)  崑山科技大學於本(4)月12日舉行創校60週年校慶活動,並隆重迎接賴清德總統蒞臨,主持「電動車晶片模組及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啟用典禮。這座南部首座電動車人才培育基地的設立,象徵該校在電動車與綠能技術領域的堅實實力與前瞻布局。當天同步推動成立「氫能電動巴士及加氫站產官學研推動聯盟」,以及辦理百桌慈善感恩晚宴,「十鼓擊樂團」、「即將成真火舞團」將為晚宴帶來驚心動魄的演出。


崑山科大成立傑出校友聯誼會 匯聚情誼促進校務共榮發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12 11:38:52)  崑山科技大學在李天祥校長積極用心籌劃與帶領下,2月8日於台南遠東香格里拉國際大飯店盛大舉行晚宴活動,除了成立傑出校友聯誼會,更發起募款餐會,在多位校友的熱烈響應下,當晚所募款項逾200萬元,除了凝聚校友彼此間的情誼,更透過募款款項幫助經濟不利的在校學生,善盡社會責任。

崑山科大多年來辦學績效卓越,一直秉持堅毅誠樸的精神,培育各領域專業人才,畢業校友累積逾15萬名,歷屆傑出校友在各自專業領域上發光發熱且有卓越表現,自96年起,傑出校友遴選至今已邁入第十九屆,共計有72位在各個專業領域之佼佼者獲得母校肯定,並獲頒傑出校友殊榮。

此次藉由傑出校友聯誼會之成立,來自北中南逾40位傑出校友蒞臨大會晚宴,一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促使校友與母校交流情感,並增進彼此鏈接,壯大校友彼此間的力量,發揮群體力量與智慧。

首屆成立大會由李天祥校長擔任會長,並親自頒發聘書,由鐘俊顏副校長擔任副會長;台南市餐旅教育協會理事長暨大億旅行社周立峯總經理擔任召集人兼執行長;顧問團則由崑大校友教育基金會郭海濱董事長、校友總會莊旭彬理事長、學術副校長侯順雄、校務顧問陳藝昕、學務長楊泰和接任;秘書團隊則由校友服務中心共同籌劃承辦。

餐會最後,現場的傑出校友們更自發性地發起募款,在多位校友支持下,最後募得逾200萬元,其中第三屆傑出校友、目前擔任巴巴事業集團董事長的黃烱輝更允諾,2025年起連續五年每年皆捐助88萬元,藉由多位校友提供豐沛資源扶助經濟不利的在校學弟妹們,讓他們得以完成「以學習取代工讀」之目標,這種回饋母校、提攜學弟妹的善舉,不僅帶有接續與傳承的意涵,現場更充滿溫馨的氣氛,為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崑大李天祥校長表示,衷心感謝每一位出席的校友們,也感謝臺南市趙卿惠副市長在百忙之中特別撥冗出席這場盛宴,此次活動為校內師長及校友們搭建寶貴的交流平台,進而拓展更廣闊的校友圈,未來必定成為校友們共同成長與互助合作的重要推動力。

崑山科大將於4月12日舉行創校六十週年校慶,歡迎各位傑出校友們回娘家共襄盛舉,也期待更多校友未來在各領域發光發熱,並與母校攜手共創更多機會,相互鏈結與支持,為校內及社會帶來更多正向的影響力。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075


崑山科大舉辦傑出校友聯誼會成立大會晚宴,全體合影


李天祥校長(左)頒發聘書予鐘俊顏副會長(右),臺南市政府趙卿惠副市長(中)見證


李天祥校長(左)頒發聘書予周立峯總經理擔任召集人兼執行長(右),臺南市政府趙卿惠副市長(中)見證


李天祥校長(左3)頒發聘書,與郭海濱顧問(左起)、莊旭彬顧問、南市府趙卿惠副市長、侯順雄顧問、陳藝昕顧問、楊泰和顧問合影


(左起)李天祥校長、巴巴事業黃烱輝董事長、臺南市政府地政局陳淑美局長出席晚宴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ELECT 優久大學聯盟 Excellent Long-Established University Consortium of Taiwan



優久大學聯盟 ELECT (2018 v3)      https://u9.tku.edu.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8 10:18:55)  為促進聯盟各校在校友服務上的經驗交流與合作,文化大學承辦優久大學聯盟校友委員會年度會議,於12月13日首次選在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舉行。這次會議不僅讓與會代表感受文化大學獨特的人文氣息與藝術氛圍,也以「經營校友的優勢與痛點」為主題,深入探討校友聯繫、資源整合與經營挑戰,並讓主題更具溫度與共鳴,強調校友力量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


優久大學聯盟校友委員會年度會議,首次選在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舉行。

文化大學校長王子奇於會議開場致歡迎詞,感謝各校代表撥冗參與,並強調校友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資產。他表示,透過經驗交流與資源整合,各校能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校友經營策略,深化校友聯繫,讓校友力量成為推動學校成長的重要支柱。

會議中,與會代表分別分享校友經營的現況與實務經驗,並共同探討在執行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解方。儘管各校面臨的情況有所不同,許多問題卻有共通性,包括年輕校友參與度不高、校友資料維護困難,以及活動資源不足等挑戰。然而,各校也提出了創新策略,如打造校友交流平台、表揚傑出校友,並推動多元捐助與產學合作,為現場帶來寶貴的啟發。

此次會議選在文化大學充滿人文底蘊的華岡博物館舉行,讓與會代表深刻感受獨特的藝術氛圍。隨後的餐敘活動則移師至富有懷舊風情的美軍眷村特色餐廳,輕鬆愉悅的現場氛圍加上餐廳內羊駝的趣味亮點,讓整日活動更添溫馨與活力,拉近各校之間的情誼。


優久大學聯盟校友委員會年度會議出席貴賓於文化大學最高聖誕樹前合影。

優久大學聯盟校友委員會年度會議不僅提供經驗交流的平台,更凝聚各校攜手合作的共識。透過此次會議,與會代表汲取彼此的成功經驗與策略,共同尋找更具前瞻性的校友經營方針。未來,聯盟各校將攜手迎接校友經營的各項挑戰,進一步發揮校友在學校發展中的支持力量,共同打造更美好的校友服務願景。

優久大學聯盟的前身可追溯至2012年,由東吳大學發起,結合文化大學等北部七所私立大學,透過師資與圖書等資源共享,推動跨校合作交流。隨著2014年大同大學及2016年臺北醫學大學的加入,聯盟正式命名為「優久聯盟」。2017年起,聯盟進一步拓展至北台灣以外縣市,中原大學、逢甲大學與靜宜大學相繼加入,並更名為「優久大學聯盟」。2022年,東海大學受邀回歸,聯盟成員校數擴展至13所,涵蓋全台重要學術據點,形成緊密且跨域的合作網絡。


與會代表分別分享校友經營的現況與實務經驗,並共同探討在執行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解方。



文化大學丁立寧研發長(後左三)與優久聯盟統籌中心執行長崔文慧(前左六)、逢甲大學陳錦毅研發長(前左五)與優久聯盟各校研發長成功舉辦研討會。

文化大學研究發展處與優久大學聯盟於3月28日在文大推廣教育部大夏館十樓會議廳,舉辦「優久大學聯盟112學年度研發與產學委員會暨主題工作坊」。工作坊主題為「非典型產學合作機制:政府專案合作模式分享」,針對政府部門專案討論產學合作案例,透過案例分享,促進跨校、跨域交流及產學合作政策,更與各校分享文大近幾年積極以新創產業合作,帶動整體學術發展的努力經驗。由於該項主題為各校密切關注的重點,包括優久聯盟統籌中心執行長崔文慧、逢甲大學陳錦毅研發長及13所學校研究發展及產學合作單位都出席共襄盛舉。

文化大學現有13個學院,以人文、社會、科技並重,兼顧教學與研究。推廣教育部則依據目標市場,設置多個部門與中心,開設20大特色系列課程,其中推廣教育部專案研發中心,下設創新育成部、專案研訓部、跨域媒體部,分別主責不同領域的政府合作專案。如此方能深化,並更有效地提升產學合作的專業品質。

本次工作坊特別邀請推廣教育部專案研發中心林珈因主任以「政府專案合作模式」為主軸,分析台灣創業整體狀況,探討新創產業。林珈因指出,台灣擁有豐富的科技人才與創新資源,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目前約有7500家新創企業,早期投資金額約2.2億美元、78個創業加速器、190個創育機構、93個新創聚落或基地,新創企業的挑戰與需求,有81.5%新創機構須透過產業合作,這就是未來新創與企業(CSE)共創方向。隨著政府部門的支持和投資,帶動台灣的創新生態圈蓬勃發展,也為台灣的產業轉型和升級提供強大的動力。同時,高齡產業所需要的趨勢也成為了本次會議的討論焦點,隨著人口老化問題的加劇,高齡產業的發展愈發受到重視,包括醫療保健服務、健康管理科技、長照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與合作。透過實務案例分享同時也展示了學術界與產業界密切合作的成果,為未來的產學合作交流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目前優久聯盟大學包含北區及中部大學,目前共有大同大學、中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世新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銘傳大學、實踐大學、靜宜大學等13所大學。透過合作為產官學研各面向推動產學合作與企業新創努力,達到聯盟共享資源、創造產值的宗旨。

丁立寧研發長表示:「我們對本次會議的成果感到非常滿意,透過這次的會議與交流,對我們學校的產學合作和創新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期待未來能夠繼續與優久聯盟的夥伴們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跨校、跨領域之產業創新合作」。此次優久大學聯盟研發暨產學委員會會議的成功舉辦,為台灣的高等教育與產業界之間的合作交流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台灣的新創產業發展開創了新的機遇與可能。


文化大學大夏館位於台北市區,交通便捷,是主辦各項研討會的最佳場地


文化大學丁立寧研發長以長期深耕產業界資歷,分享介紹文大產學未來發展趨勢



聯盟簡介 About ELECT

台灣社會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加上大學校數的增加以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私立大學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有鑑於此,101年9月28日由東吳大學發起,邀請文化大學、世新大學、淡江大學、銘傳大學、輔仁大學、實踐大學共同組成北區七所私立大學交流平台,以交流、合作方式,共同面對高等教育環境的變遷。

其後103年大同大學、105年臺北醫學大學加入,106年12月,聯盟合作由北區跨域至中區,中原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等三所學校相繼加入,成為十二校,正式邁向「歷史悠久,辦學績優」之私立大學聯盟,塑造台灣教育跨域學習新視界,至111年10月原受邀東海大學正式歸隊,成為13校組成的優久大學聯盟。

十三所大學建校皆逾半世紀且各有所長,橫跨理工、商學、農學、醫學、傳媒、法學、語文、民生、教育、環境、藝術、設計、物理、化學及建築等不同專業領域。各校以其特色為主題,固定輪流舉辦討論會議及合作、交流活動,藉以互相學習,諸如教務合作、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經驗分享、產學合作案例交流、圖書與資訊資源共享、聯合採購、聯合路跑及單身聯誼活動等。自交流平台成立以來,各校互動熱絡,達到校際交流及節約資源之效益。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及全球化競爭,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擁有更多資源面對不同型態的挑戰,且讓學生擁有多元選擇跨領域學習以適性發展,在跨校跨域創新合作的共識下,於105年5月24日正式成立「優九聯盟」,開啟九校攜手合作新頁,透過教育之資源、觀念、策略共享,聯盟成立一年多時間,14運作委員會執行各項業務、資源共享,漸趨成熟、穩定,成為私立大學合作優質口碑。

基於中原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等三所學校加入聯盟,自107年1月,將「優九聯盟」,更名為「優久大學聯盟」,跨域學習、教學卓越、文化傳承的「優久大學聯盟」成為華人圈常春藤學校的目標指日可待!


東吳大學

文化大學

世新大學

淡江大學


銘傳大學

輔仁大學

實踐大學

大同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

中原大學

逢甲大學

靜宜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