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2024 台灣永續大學獎


2024 台灣永續大學獎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


暨大創新發展獲大學永續金級獎 致力成為綠色大學典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節水教育典範 大葉大學榮獲2024台灣永續大學獎環境管理領袖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雙喜臨門!長庚大學擠身2024永續典範大學 報告書摘金級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永續作為再獲肯定 東華大學勇奪TCSA雙冠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以文化定位 藉專業實踐 中國科技大學獲頒「十大永續典範大學」深化培育跨領域永續人才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東海大學再創記錄!蟬聯五年TCSA永續典範大學獎 2024更以榜首之姿 再奪四大獎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元智大學首度參賽 勇奪「台灣十大永續典範大學獎」與「永續報告銀級」雙殊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實踐SDGs永續發展 長榮大學榮獲 TCSA 2024台灣大學永續獎永續報告類銅級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逢甲大學榮獲2024台灣永續大學「永續發展教育領袖獎」與「環境管理領袖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音樂串起共融橋樑 南臺科大「跨樂尬陣」USR計畫榮獲「2024台灣永續大學獎」社會共融領袖獎 展現永續共融實踐成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崑山科大榮獲五項「2024台灣永續大學獎」 獲獎數全國科大居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興大學榮獲永續報告書白金獎榜首與十大永續典範大學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第一屆大學永續獎 淡江大學獲績優大學等三大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雲科大展現頂尖永續實力,獲得2024永續典範大學、中文永續報告書白金級、英文永續報告書銅級三大殊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4台灣永續大學獎揭曉!中臺科大實踐SDGs榮膺永續報告書金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臺南大學榮獲「台灣永續大學獎」銅級殊榮 永續發展獲肯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Business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https://www.ntub.edu.tw/

百年名校北商大 科大商學院第一品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5 09:30:08)國內最大的升學資訊平台「大學問」網站11月20日公布統計「2024熱門學類排行榜」指出,近年商學院成為高中生選擇科系的熱門選項,尤其是財經學群包括財務金融、國際企業、會計及經濟等學類。在高中生最愛的熱門科系當中,商學院龍頭非臺大莫屬,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則是科大商學院的領頭羊。

大學問網站分析2024年1月3日到9月10日間,共3934萬筆網站使用數據,找出最受高中生關注的20所商學院熱門校系,指出銀行業就業人口穩定成長,財金、國企科系涉足的金融職缺成為最大熱門,對高中生而言,未來就業發展的考量,成為選擇科系的指標。尤其國企領域方面,北商大國際商務系一直是企業最愛畢業生的商學院傳統科系,加上學測考生透過四技申請管道,也能進入科大,關注度增加許多,超越臺大國企和政大國貿排行全國第一,成為統測商管群考生的夢幻科系。

以商管人才培訓聞名的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建校107年,是歷史悠久、學制最完整的商學院。在非常競爭的高教環境中,北商大比起其他大學,擁有更深厚的歷史根基,培養出超過十五萬傑出校友,畢業生優秀表現深受外界肯定。近年在知名人力銀行「企業最愛大學」調查中,財經學群連年獲得全國第一,每年高普考放榜錄取率也是科大第一。未來,北商大會持續培育商學菁英及產業發展最需要的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打造優勢,在專業人才供應鏈上扮演關鍵力量。

大學問「2024熱門學類排行榜」,北商大國際商務系排行全國第一。

以商管人才培訓聞名的北商大建校107年,是歷史悠久、學制最完整的商學院。



USTP【臺北聯合大學系統】University System of Taipei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5 09:29:23)

「臺北聯大城市論壇」聚焦AI、SDGs、USR三大議題 四校結盟十年成果亮相

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四校校友組成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校友聯合會,於11月24日在張榮發基金會1001會議廳舉辦「2024臺北聯大城市論壇」,邀請到教育部葉丙成政務次長及數位發展部黃彥男部長分享AI未來的趨勢與應用。蕭美琴副總統也特地出席並開幕致詞中表示,臺北聯大各校在專業上高度互補,畢業後也持續學習交流的精神令人敬佩。她強調,臺灣在全球AI浪潮中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不只是硬體跟晶片製造,在各個專業領域:科技、教育、生態、醫療等各個領域也都可以成為AI應用上的領航者,跨領域、跨專業甚至是跨世代的共同推動。政府將全力作為大家的後盾,從法規政策、資源配置到國際連結,跟大家一起往前走,在世界上架臺灣。

蕭美琴副總統表示,臺北聯大各校在專業上高度互補,畢業後也持續學習交流的精神令人敬佩

海大許泰文校長表示,本次論壇圍繞AI、SDGs與USR三大主題,正是臺北聯大系統積極投入的方向,在這波AI浪潮中,四校將以跨域合作培養多元AI科技人才,並藉由智慧城市的概念推進永續發展目標(SDGs),同時,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將知識、技術與資源落實於社會中。

海大許泰文校長表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臺北聯大積極投入的方向

許泰文校長強調,今年是臺北聯大四校結盟的10週年,在大家共同努力合作下,四校的校友人數已經超過30萬人,各專業領域皆有卓越表現及成就,並感謝海大校友總會林見松總會長主辦本次論壇。林見松總會長於致詞時表示,期望藉由本次論壇響應政府培育AI人才與推動永續發展的政策,透過知識、技術與資源的交流,促進人工智慧與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共同成長,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海大校友總會林見松總會長期望藉由本次論壇響應政府培育AI人才與推動永續發展的政策

海大許泰文校長特地致贈蕭美琴副總統由學生親手製作的風機紙模型,期望藉此喚起更多人對永續發展與綠能科技的關注,為海洋與環境共創永續未來。該風機紙模型由海大文創系設計,結合學校開設的《離岸風電基礎設計》數位課程,充分展現跨領域合作的創意精神。旨在讓學員透過組裝過程,將理論轉化為動手實作的樂趣,進一步提升學習成效與實踐能力。

許泰文校長代表臺北聯大四校贈送風機紙模予蕭副總統

臺北聯大系統四校各具特色、互補性強。如北醫特有的醫學、藥學、生技、營養;北大知名的法學、商學、人文社會科學;北科大則以工程學、建築學、設計學見長,海大特色是海事、航運、食品科學、養殖、生科、海洋科學。各校所擅長領域與SDGs、AI、USR都能有所扣合,相關成果也在「2024臺北聯大城市論壇」中展出,充分展現了北聯大系統結盟十年來的合作成效與未來潛力,彰顯「合作共榮、資源共享」的精神。

AI產業是21世紀的重要發展領域,臺灣具備優越的基礎與條件,在教育、技術與產業鏈上都有長足的優勢。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到教育部葉丙成政務次長及數位發展部黃彥男部長分享AI未來的趨勢與應用,講題分別為「AI時代教育新思維」及「佈局數位經濟、形塑AI智慧生態系」,揭示「智慧國家、數位島嶼」願景,以及政府如何積極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藉由政策引導、培養AI人才,加速產業轉型及國際市場布局,強化國家數位韌性。


北聯大各校齊聚海大 豐富發表激盪學術研究火花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1 17:25:42)

海洋大學6月21日舉辦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學術研究成果發表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6月21日舉辦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學術研究成果發表會,北聯大其他3校: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及國立臺北大學齊聚海大,將近百位教育人員、研究者及學生一同參與,本次總共有29件合作計畫的成果發表,是歷年來件數最多的一次,其中海大的合作案就高達14件。

海大加入北聯大至今已滿10年,透過各校專業領域發揮互補,在教育、研究等各方面整合資源擴增規模,提升各校教育品質與學術水準,也促進跨校、跨領域的專業交流與合作計畫申請。今年海大在海洋領域專業與北醫的醫療專業合作推動船員的健康照護,所建構的健康醫療系統從上船前的心理評估、船上的遠距醫療,一直到下船後的照護,相信透過良好的醫療體系,臺灣的航運會更佳邁進。此外,與北科大的離岸風電合作,在海大海洋能測試場完成試驗後,將有機會商轉。也要借重北大在人文社會的專業,協助智財與專利的相關申請。

北聯大四校代表合影(左起北大魏研發長、北醫吳校長、海大許泰文校長、北科大任副校長)

海大許泰文校長於開幕致詞時感謝眾人不遠千里前來參加這次的研究成果發表會,並表示,期望持續整合各領域的專業,共提整合型研究計畫,並透過資深老師帶領年輕老師永續經營,將議題做得更深、更廣,且共同於國際期刊發表,相互提攜在國際上發光發熱,達成四校共贏的願景。北醫吳麥斯校長強調,不管是在產業或是教育,未來所有的研究就是要跨領域、跨國界,並對社會有影響力。透過北聯大的跨領域結合,一起培育人才、深化研究,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讓世界更整體、更美好。

北科大任貽均副校長表示,透過北聯大的系統將北科大的工程技術專業推展到海洋、醫學,以及科技與人文的政策上,將四校從點對點慢慢拓展到線與面,就能夠爭取更大的國家型計畫或是跨國的計畫。魏希聖研發長說,臺北大學一直以來在文法商都有非常深厚的基礎,近年也持續投入有關AI、電子、企業永續發展、淨零排放等與重要政策、國家發展方向有關的議題,北聯大的平台讓各校的專業領域得以一同合作,也有非常多同學參與研究團隊,培養臺灣未來的人才。相信北聯大系統可以產出越來越多的豐碩成果。

張文哲研發長閉幕致詞


各校之間合作計畫件數累計有216件,合作計畫件數也從20件成長至29件,並產生出8件專利及37件後續衍生之計畫。已發表212篇被Web of Science (WOS)檢索的合作研究論文,從每年平均6篇成長到每年約25篇。近5年的學術合作計畫總金額更是超過5,500萬元,成果相當傲人。

口頭報告競賽頒獎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國立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國立臺灣大學> http://www.ntu.edu.tw/




連結與創新.國立臺灣大學簡介  2013



臺灣大學校務資訊公開專區> http://ntuinfo.ntu.edu.tw/


臺灣大學電子報> http://epaper.ntu.edu.tw/


臺灣大學博物館群 http://www.museums.ntu.edu.tw/


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站 http://www.publicart.ntu.edu.tw/


校長遴選專區



教育部表示,尊重今(12)日臺大臨時校務會議針對該校長遴選事宜相關的討論。但臺大校長遴選過程中出現的程序瑕疵,並非經過此次校務會議幾個議案討論後,即獲得補正。教育部提醒臺大應依法儘速將10754日函文意見促請遴委會重啟遴選程序,補正瑕疵。至今日臨時校務會議所做之決議,亦可一併提供遴委會參考。

教育部進一步說明,有關國立大學校長遴選作業,係依大學法第9條及其授權訂定之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規定,由遴委會本獨立自主精神執行遴選作業。大學法第1條亦明定,大學係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基此,對於國立大學校長遴選事宜,教育部、學校及遴委會均須依大學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及校長遴選相關法規審慎執行。教育部的適法性監督,也不會影響大學自治所保障的學術講學、研究自由。

教育部也指出,臺大臨時校務會議表達出儘速處理校長聘任案的嚴肅期盼,這與目前教育部以符合正當行政程序原則,要求儘速重啟臺大校長遴選程序,所做的努力並無不同。但更重要的是,重啓遴選程序補正瑕疵,能成就遴選公平公正,平息校園紛擾的現象。在臺大臨時校務會議表現其自主期待後,應即「依法行政」,督促遴委會依主管機關教育部的意見,處理校長遴選相關事宜。 


107-04-27教育部對台大校長遴選結果之說明

公立大學受全國納稅人委託,教育我們的年輕人成為具有全人人格及專業技能的國家棟樑。因此,尊重學術,維護學術自由,建立學術誠信是大學必須具備的基本準則。大學校長是學校的領航人,因此,大學校長的遴聘,當然要接受較高道德標準的檢視。

臺大在106年由政府提供之經費超過67億元,全校師生達到37千人。就結構面來看,該校預算及師生人數已經超越某些政府的行政機關,因此,臺大校長的遴選作業程序不能輕忽。就學術面來看,臺大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領頭羊,臺大校長必然要接受更嚴格的檢驗,遴選,是為選出帶領台灣最高學府的領航者,臺大的校長遴選方式,是由該校遴委會自訂出三個階段的程序,環環相扣;從被推薦人資格初審、遴委會第一次的個別推薦投票、校務會議代表第二次投票、最後,再由遴委會進行最後之票選,如此的設計,亦可看出臺大對於校長遴選過程的重視。

然而,本部在詳細檢視此次臺大校長遴選的整個過程中,遴委會委員及被推薦人有經濟法律上重大利益未迴避的適法疑慮,臺大亦未善盡幕僚單位應有之責任,進而形成對其它被推薦人的偏頗與不公平競爭,同時,亦出現明顕有違背學術誠信規範的情況。而在106131日臺大遴委會的會議上,教育部亦透過本部代表提出應注意校長遴選過程中,各階段的完整程序,但,遴委會並未正視。

學術誠信是建構一所大學的基本原則,但在這次臺大校長的遴選過程中,學術倫理、基本誠信並未被彰顯,甚至是被含糊以對;遴委會亦未遵守其自訂之各階段遴選基本準則,綜上所述,因此教育部無法接受臺大遴委會此次的遴選結果並駁回臺大遴委會的決定,本部亦要求臺大及臺大遴委會要重新在符合其自訂之校長遴選相關規範中,應就被推薦人所提供之相關資料文件進行所有的檢視,並在進行完整的推薦及遴選程序作業後,再依程序報部。





【國立金門大學】National Quemoy University



國立金門大學> https://www.nqu.edu.tw/


記者:許加泰 / 縣府報導

國立金門大學將於今(3)日上午舉行建校27周年校慶典禮,除了有學生社團表演,也將頒發感謝狀感謝捐資興學的熱心人士和企業單位,同時也要分享師生的努力成果。
金門大學建校27周年校慶典禮,將於今日上午10時於該校楊肅斌演講廳舉行,由金大校長陳建民主持,邀請各界來賓、校友和師生一起慶祝建校27周年。活動流程包括:學生社團迎賓表演、恭讀正副總統賀電、校長致詞、來賓致詞、校慶主題表演、捐資興學獎勵授獎、頒獎、大合唱。
金大校長陳建民表示,金大近年來每年校慶都訂定主題,做為檢視過去與展望未來的期許。今年校慶主題是「智慧前瞻,永續發展」。陳建民感謝國內外各界的支持與關懷,讓金大深耕、茁壯、永續成長。



金門大學2023繁中版 - YouTube






【維基百科】國立金門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ttps://web.ncku.edu.tw/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Facebook


92週年校慶 - NCKU, 國立成功大學

回顧2021年|90的榮光,100的期待 - YouTub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Virtual Campus | 國立成功大學虛擬校園

【國立屏東大學】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國立屏東大學      https://www.nptu.edu.tw/


國立屏東大學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 NPTU | Facebook


國立屏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 讓生命不同凡「想」 


讓生命不同凡「想」- 國立屏東大學USR計畫 | Facebook


與地方共好 與自然和諧共處 屏東大學讓路給百歲雨豆樹



LOCALCULTURETW【國立屏東大學】推動地方創生

LOCALCULTURETW 屏東學

LOCALCULTURETW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國立屏東大學】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USR【國立屏東大學】搖滾社會力:在地關懷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青年實踐(106~111)





【國立東華大學】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國立東華大學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 NDHU    https://www.ndhu.edu.tw/

NDHU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 Becoming One of the Finest Institutes in Taiwan

https://oia.ndhu.edu.tw/ndhusdgs/


東華大學30周年校慶大會暨頒獎典禮 圓滿完成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11 16:40:53)  國立東華大學11月11日於學活園區演講廳舉行30周年校慶大會暨頒獎典禮。東華大學創立於民國83年,歷經創校牟宗燦校長擘劃經營及歷任校長賡續努力,得有現今之基業。

徐輝明校長於校慶大會致詞表示,今天就東華大學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我們抱著感恩與平靜的心情慶祝。在今年元月自趙涵捷校長手中接下棒子,本以為在歷任校長領導下,學校各項建設已幾近完善,將轉型至另一階段。沒想到0403發生大地震,今年碰到地震、火災、颱風及交通中斷,皆發生在招生期間,讓招生結果為歷年最低。但所幸學校有最大靭性,在最短期間內恢復常態。未來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再創東華輝煌榮譽。

創校校長牟宗燦博士致詞表示,東華大學創校30周年,是在座所有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此期間經歷不同年代、不同挑戰與困擾。在大家共同團結合作之下,皆能克服困難,奮進向前。我在任內碰到921大地震,今年又碰0403大地震,但東華大學不會被打敗,反而愈挫愈勇,在最短期間恢復過來。祝福東華大學30周年生日快樂。

黃文樞榮譽校長致詞表示,今年東華大學30周年校慶,亦遭受到0403大地震,理工學院遭遇火災,我個人數十年的心血,日記、研究成果皆付之一炬,讓我在理工學院中庭掉淚,但東華大學全體教職員工生克盡職責,站穩腳步,讓校園儘速回復常態,這是值予高度肯定。

趙涵捷榮譽校長致表示,首先祝福東華大學生日快樂,我在東華大學校園30年了,記得是30年前3月16日報到,看到牟校長及黃校長身體健康,實令人高興。30年歲月很快,長江後浪接前浪,很高興看到新血上來,看到徐校長帶領新團隊,面對新的挑戰,奮勇向前。在這個特別時間裡,由徐校長担任校長最適合不過,帶領大家繼續建設東華,一棒接一棒,長長久久。

東華大學校友總會楊政道理事長致詞表示,東華大學遭受0403大地震,我的公司麥當勞店面亦倒一間,關一間。但我今天帶來6千張麥當勞餐券,要轉發給同學,希望讓他們與社會接觸,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不要沈迷於網路,致力於志工及環保服務,讓社會永續發展。東華大學學生會長陳椗豐亦代表致詞,感謝0403地震後,在徐校長領導之下,迅速讓學校恢復常態,順利開學。

蕭美琴副總統亦錄製影片,表達對東華大學30周年之祝福。蕭美琴副總統表示,謝謝學校邀請參與東華大學30周年的重要階段,我曾經在花蓮服務10年,曾有許多與東華相關的議題與活動,讓我感受東華在花蓮的重要性,今年花蓮面臨重重挑戰,東華大學也遭受前所未有的難關,但學校行政團隊、老師和同學,依然在困境中堅守崗位、守護學校,我也要感謝許多苦心人士伸出援手,讓花蓮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大家用不同方式,積極面對考驗,展現臺灣人的靭性、互助、良善的一面。在「30而勵」的這一年,對東華大學成長與團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東華大學在逆境之後,必能鍛鍊出更強的意志與靭性,祝福東華大學30周年生日快樂。

緊接著進行頒獎,首先是「教育部捐資教育事業獎勵」,「美商雲達國際科技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捐贈「0403地震東華重建捐款專戶」1仟萬元頒發水晶獎座1座。東華大學榮譽校長趙涵捷校長捐贈「國際紅學研究中心業務及研究使用經費專戶」218萬2,800元頒發銀質獎。廖炳燿董事長捐贈「0403地震東華重建捐款專戶」200萬元頒發銀質獎座。國際扶輪社臺灣總會捐贈「0403地震東華重建捐款專戶」120萬元頒發銀質獎座,以及呂芳銘董事長捐贈「校務基金」110萬元頒發銀質獎座。

另對於過去1年捐助東華校務基金、獎學金或指定用途捐款之團體或個人,特別是0403東華地震受損,社會各界善心人士踴躍捐贈,藉由校慶大會,頒發感謝狀,並致贈公益團體喜憨兒基金會商品,源自花蓮縣富里鄉所產「十穀米」禮盒,表達東華大學由衷感謝。包括臺北市華陽扶輪社與日本高崎中央扶輪社、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系友會、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周霞麗副院長、牟宗燦榮譽校長、領導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王聖源總經理、奧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叢培侃創辦人、聯安九九有限公司張光泰總經理、展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胡高陸董事長、慶譽營造有限公司趙俊隆董事長、郭永綱副校長及張文彥副校長、長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鋕銘董事長、國立東華大學校友總會楊政道理事長、瑞弘冷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何登貴總經理等單位及個人。此外,對不克前來的捐款單位及個人,東華大學由衷感謝其對學校之愛護與支持。

此外,典禮上頒發黃文樞校長及趙涵捷校長榮譽校長獎座,另頒發第7屆東華大學傑出校友當選證書,當選人在各領域都有非常傑出的貢獻而獲選為傑出校友,本屆共有5位傑出校友當選,包括現任佛光大學創意與科技學院院長謝元富傑出校友、對東華大學事務長期支持與奉獻林福樹傑出校友、水產研究專家黃侑勖傑出校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教授吳穎沺傑出校友,以及熱心慈善公益黃明楓傑出校友等5人。

同時頒發創校校長牟宗燦博士捐助之「宗燦獎學金」、趙涵華博士華語文教育獎學金,以及英捷獎學金。還頒獎校級終身特聘教授,包括環境暨海洋學院張文彥副校長及理工學院化學系劉鎮維教授。另頒發管理學院許芳銘院長教師行政服務獎二等獎章、理工學院馬遠榮教授及人社院吳冠宏院長教師行政服務獎三等獎章、校級優良教師獎、校級優良導師典範獎、「國科會112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以及資深績優員工與團體等獎項。

慶祝大會在現場與會人員祝賀東華生日快樂中,圓滿完成。

徐輝明校長在校慶致詞表示,在地震災害後,在大家共同合作下,讓校園在最短期間恢復常態。未來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再創東華輝煌榮譽。


徐輝明頒發榮譽校長獎座予黃文樞校長及趙涵捷校長。

創校校長牟宗燦榮譽校長頒發「宗燦獎學金」。

趙涵捷榮譽校長頒發趙涵華博士華語文教育獎學金。



與會貴賓切蛋糕,祝賀東華大學30歲生日快樂。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蒞臨東華大學視察0403地震復原情形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15 17:24:41)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於8月14日率領高教司梁學政代理司長一行共4位,抵達國立東華大學視察,就0403地震後校園復原進度聽取簡報及現地視察。

東華大學徐輝明校長就9月份開學準備、災後復原重建及經費運用規劃進行簡報。在開學準備方面,學習埸地除化學系碩、博士生進行實體加線上教學,及專題課程移地研究外,全校於113-1學期全面恢復實體上課。自學空間部份,圖書館網路及電腦教室已回復正常,借書方面一至四樓回復正常,五樓至六樓書庫以閉架方式提供圖書借閱。學生宿舍方面,凡新生及境外生申請入住學生宿舍,百分之百保證住宿。在校生凡申請113學年度入住學生宿舍床位者,已於暑假前完成床位確認作業,均能滿足學生住宿需求。在災後復原重建計畫部份,採取緊急搶修水電設施及維生管線、學生宿舍及教學大樓復原、教學設備維修新購等項目,排定優先順序執行。徐校長特別感謝教育部在東華大學復原期間,對學校各項支持與指導,讓東華大學各項工作能儘速進行。


0403地震火災資訊專區 - NDHU

0416東華大學理工學院一館D棟燒毀,殘留化學廢棄物清除工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8216

0412東華大學將成立地震災害捐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以昭公信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7881

0406東華大學對援贈善款使用及首要救災任務規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7408 

0405東華需要您伸出援手! 國立東華大學0403地震受災官方捐款專戶,懇請各界捐款協助!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7394 

0405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女士抵東華大學視察地震災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7366 

0404東華大學創校校長牟宗燦及榮譽校長趙涵捷率先捐款協助地震災情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7349 


東華大學「芳澤」水映落羽松美景,拍照打卡新景點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19 14:56:31) 國立東華大學於2018年11月完成行政大樓與藝術學院間人工河道疏濬工程,約有0.67公頃,整地後命名為「芳澤」。獲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捐贈落羽松250株,經6年的照顧養育,目前成長茂盛,蔚然成林,形成「水映落羽松」美景,與「伊人橋」及「詩經花園」,是拍照打卡的好景點,成為東華新亮點。

「詩經花園」內共種植30餘種《詩經》中出現的植物,舉凡桃樹、梅花、木槿、蒹葭、荇菜、松、柏等各種花卉、喬木及水生植物,並規劃有林蔭步道、曲水流觴與假山石洞等諸多勝景。自「詩經花園」跨越「芳澤」前往藝術學院則是「伊人橋」,取自《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橋旁還有藝術學院擺設藝術與設計學系之藝術家蔡文慶老師之作品「伊人」,與「伊人橋」相伴,更顯詩意。

東華大學校園物種豐富,源自於樹林廣布且有多個人工湖泊,如東湖、華湖、小華湖及芳澤等,可供生物棲居,因此也形成了東華豐富的生物群落。常見的鳥類有環頸雉、烏頭翁、棕背伯勞、紅嘴黑鵯等。湖邊也可以看見貢德氏赤蛙、金線蛙、紅腹細蟌的蹤影,更有海檬果、黃槿、阿勃勒、瓊崖海棠、小葉欖仁、臺灣欒樹等植物,在縱谷中搖曳生姿。

落羽松最美麗的季節是每年秋冬之際,樹葉由綠轉黃紅,它如同羽毛般的葉子,顏色漸層的美景讓人有進入仙境的夢幻感覺。新春假期旅遊,前來花東最美麗的東華大學參觀,將是非常美好的旅程規劃。

秋冬時期落羽松樹業由綠轉黃紅,是最適合觀賞的季節。
秋冬時期落羽松樹業由綠轉黃紅,是最適合觀賞的季節。

「水映落羽松」、「伊人橋」及「詩經花園」已成為東華新亮點。
「水映落羽松」、「伊人橋」及「詩經花園」已成為東華新亮點。

東華大學「芳澤」落羽松蔚然成林,與背後藝術學院大樓相輝映。
東華大學「芳澤」落羽松蔚然成林,與背後藝術學院大樓相輝映。

落羽松在水中倒影,更增美麗。
落羽松在水中倒影,更增美麗。

藝術學院擺設之「伊人」作品,與「伊人橋」相伴,更顯詩意。
藝術學院擺設之「伊人」作品,與「伊人橋」相伴,更顯詩意。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臺藝歡度六十九週年校慶 承傳創藝開展七十序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6 16:47:2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以下簡稱臺藝大)於113年10月26日上午十時在臺藝表演廳歡慶69歲生日。由鐘世凱校長主持,邀請各界貴賓、歷屆校友蒞臨,前行政院政務委員也是本校前校長黃光男教授、前副校長蕭耀輝教授、立法委員葉元之、立法委員葛如鈞、亞洲藝術中心李敦朗董事長、新聯陽廣告林徹人副董事長、台灣蜜納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張耀煌董事長、台灣法國文化協會孫琬玲理事長、夢想動畫林家齊董事長、羊王創印吳至正負責人、校友總會王志宏理事長以及全國各地區校友會代表,今年也特別邀請到第22屆傑出校友栗適返國參加校慶典禮,一同慶賀臺藝大生日快樂。

校慶典禮是由舞蹈學系四年級虎宗良、徐敏芝,戲劇學系四年級李昕仰以及廣電學系三年級徐雨柔擔任司儀,兩組男女同學雙重主持,緩緩從觀眾席出場驚豔四座,大方得體表現,完美的默契搭配,為典禮鋪點滿滿的心意。開幕演出是由本校音樂系交響樂團日籍指揮家梶間聡夫Fusao Kajima帶來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中的序曲,整首曲目生氣蓬勃,充滿慶典氛圍,引領大家隨著華格納悠揚的樂音共度美好時光。

鐘世凱校長致詞時提到,臺藝大過去一年很順利的通過教育部六年一度的校務評鑑,但卻也面臨不同類型的挑戰,例如人事佔比原先高達54.17%,現已將比例降至47%,這是一點點的運氣以及全校教職員的努力。而全校師生引頸企盼的新宿舍也將要興建動工,臺藝大匯集全國優秀的學子,學生住宿的需求將近2000名,但40年前蓋的老舊宿舍僅能提供800床,新建宿舍可再提供600多床,定將大幅改善學生住宿的品質。鐘校長表示上任第二個年頭,努力將資訊公開化、以教授治校、行政效率化,三個面向的落實,期許營造更信任、更合諧、更自信的氛圍。另外在校地回收及整修中的影音大樓都有很好的執行進度,明年臺藝大即將邁入里程碑的70週年,在此誠摯邀請所有嘉賓再次蒞臨,期待讓大家看到一個更美好的校園。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也是臺藝大前校長黃光男教授特地前來祝賀母校生日快樂,黃校長說到自己退休離開學校數十年,每次回來聽到鐘校長的計畫及執行力,就應該要給予掌聲鼓勵。臺藝大一直是臺灣藝術的領頭羊,黃校長認為這不是講講的,而是需要大家的參與支持。今年創校69週年,9的意思就是長長久久,在學術、技能、理想都是最好的,有好的校長才有好的老師才有好的學生。今天以校友身份看到學校的蛻變,相信在鐘校長的領導下,臺藝大將會散發更多的創意力量,成為國內外重要的藝術根據地。

臺藝大69週年校慶迎來兩位立委蒞校致祝賀詞,葉元之委員是板橋在地立委,跟臺藝大、浮州及板橋地區有著深厚的情感。葉委員特別提到在議員時期與本校學生會同學一起場勘大觀路一段29巷,像是人行穿越道畫線、電線桿移除、磁磚破損問題也都即刻請區公所協助修復。現在進入中央,葉委員也希望能夠為學校盡更大的努力。首要就是浮洲地區的交通,未來規劃會有輕軌經過浮州區域,雖然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評估及努力,但一定可以大大改善讓學生更方便通行。另外學校有很多同學都是在外租屋,很多公寓都沒有污水處理,因此現階段也會積極興建污水處理系統,讓學校周邊的生活環境可以越來越好。葛如鈞委員認為在AI的視野裡很可能會為我們帶來一個全新且聰明的城市,雖然擁有令人驚嘆的速度,但其實缺乏情感的深度。但藝術家在創造作品時,能夠賦予作品所謂的靈魂一種溫度一種感動人心的力量。就像臺藝大69年來積累並開創了許多非凡的過去。接下來的十年,相信臺藝大將會肩負更重大的責任,相信只有人能夠帶領靈魂並創造感動,相信只要能夠攜手同心用人性點燃所有未來的可能性,一定能夠把溫暖和感動持續創造出來。

頒獎時刻首先頒發臺藝大重大捐資貢獻獎,今年本校獲得牧人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筱宇牧師捐贈4,300萬元。陳筱宇牧師是為本校美術系校友陳小平胞姊,長年贊助罕見疾病、心臟醫療研究、偏鄉弱勢兒童專長培訓、神學教育宣教及品格文化藝術教育推展。陳牧師與其先生蔡宗國先生均為優秀化學領域博士,有感於生活富足,決定飲水思源,遵照其母陳張淑珍女士遺囑,將其家族遺產捐予本校,支持以藝術來陶冶文化氣質、培養良善人心的教育環境。典禮接續頒發第53屆傑出校友,為表揚本校校友對母校以及社會的傑出貢獻,今年度共選出14位獲獎者(按姓氏筆劃排序):李佳蔚(音樂學系)、李銘鈺(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林兆藏(美術學系)、林家齊(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邱俊維(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徐富癸(廣播電視學系)、梁舒涵(戲劇學系)、張亨如(電影學系)、張玉漢(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張錦郎(雕塑學系)、陳歆翰(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黃淑惠(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 )、黃新財(中國音樂學系)、鄭琬霖(書畫藝術學系),由鐘校長頒發當選證書給每一位優秀傑出校友。

頒獎過後由本校戲劇系的國際學生吳杭捷同學帶領戲劇系的夥伴們,在校慶典禮上為大家呈現電影《大娛樂家》其中一首極具活力的音樂劇曲目《Come Alive》。這首歌曲象徵著勇敢追尋夢想與自我突破的力量,曲目充滿強勁的節奏,搭配動感十足的舞蹈,帶領現場來賓一起感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與夢想的力量!壓軸節目則由舞蹈學系一、二年級學生們共同演出創意舞劇《螞蟻雄兵》,此作品特別邀請榮獲2018年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金獎的優秀校友許瑋博編排指導。作品中展現了螞蟻齊心協力、團隊合作的精神,更是復刻出歷年來所有舞蹈系學生必須從開學就密集排練創意舞劇的點滴回憶,大家相互扶持、彼此共榮的團結力量,再現不屈不饒的拼搏精神,精彩演出在滿場觀眾熱情掌聲及歡呼聲中完美落幕。

為盛大迎接臺藝大69週年校慶,校內各大展區與系所空間早已佈下滿檔的展演活動,整個十月有作品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系列活動、師生創作展、國際研討會、設計工作營、國際攝影聯展以及動畫展,非常值得安排行程細細體驗。校慶當天下午也特別規劃臺藝市集「陸玖午市」,由本校8個系所、學生社團、校隊以及行政單位集結組成超過42個攤位。美味餐車加上多元文化氛圍,還有一系列豐富多元的周邊活動、闖關遊戲,現場熱舞音樂表演,陪伴大家共度美好的午後時光。


臺藝大69週年校慶典禮,本校音樂系交響樂團開場節目: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中的序曲


鐘世凱校長(上)及貴賓致詞(左下:黃光男校長,中:葉元之立委,右下:葛如鈞立委)


臺藝大第53屆傑出校友


(上+中)臺藝大國際僑生表演電影《大娛樂家》音樂劇曲目《Come Alive》(下)臺藝大舞蹈學系一、二年級學生們共同演出創意舞劇《螞蟻雄兵》,此作品特別邀請榮獲2018年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金獎的優秀校友許瑋博編排指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 Facebook

【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國立政治大學】


NCCU - 國立政治大學      https://www.nccu.edu.tw/


國立政治大學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 Facebook


政大無限誌 NCCU Infinity Podcast Platforms - Flink by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nccu-tw/platforms


政大新聞


政大地方創生平台


政治大學於2021年2月正式加入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將攜手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共同推動教學、研究和行政資源整合。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以下簡稱台灣聯大,英文名稱為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英文簡稱UST ),在教育部宣布施行「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後,即凝聚共識,於92年10月8日試辦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97年1月24日奉教育部核定正式成立。現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四校,以提升教育品質與追求學術卓越為目標所組成,在面對國際化及跨領域研究競爭,整合四校專長發揮四校互補性,以提昇四校教育品質與追求學術卓越。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松、竹、楊、梅) | Facebook



【國立中興大學】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國立中興大學       https://www.nchu.edu.tw/

眾人關愛 中興湖流蘇樹「四月雪」盛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6 15:40:21) 中興湖畔「流蘇」盛開,蓊鬱大樹佈滿素雅小白花,猶如「四月雪」,近日引吸許多民眾駐足拍照欣賞。此棵流蘇前年出現延後開花的情況,去年經由植病系黃振文特聘教授的診斷,已恢復生機。今年黃教授與總務處持續關心流蘇花況,一發現延後開花的情形,黃教授馬上開處方,在景觀維護陳俊裕先生的加強照護下,「流蘇」終於在4月15日迎來全開盛況。

黃教授表示,流蘇的花季為三至四月,今年到了三月底仍然出現花季延誤、枝條光禿的情況。他判斷主要原因為根部缺水及根系土壤硬化,今年2至3月雨季不多,導致水份不足,加上此棵流蘇鄰近湖畔,一面臨湖、一面臨草皮,草皮側大面積的根部土壤因行人踩踏而導致土壤硬化,影響水份及營養的吸收。

興大為有機生態校園,近二十年來校內不噴灑農藥、殺蟲劑及除草劑。在黃振文教授的建議下,採行友善防治。首先,針對根部土壤鬆土,並施用由黃教授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由興大技術授權興農公司生產的「神真水二號」),這項農業資材就像樹木的益生菌及善存,可提升植株吸收水份及營養的能力,讓樹木更健康,同時於根部覆蓋麻布袋,使根部土壤保持濕潤並維持根部的呼吸空間。

四月初開始,在總務處與負責景觀維護的陳俊裕先生努力下,連續施作二週,流蘇在眾人的關愛下,逐漸盛開。中興湖畔流蘇花期預計至四月底,歡迎大家到湖畔欣賞四月雪美景。


在黃振文特聘教授(右)的指導,景觀維護陳俊裕先生的加強照護下,流蘇盛開。

在黃振文特聘教授(左4)的指導,總務處同仁的加強照護下,流蘇盛開。

眾人關愛 中興湖流蘇樹「四月雪」盛開

根部覆蓋麻布袋,使根部土壤保持濕潤並維持根部的呼吸空間。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https://www.tnnua.edu.tw/


認識南藝

校長遴選專區-治校理念說明會及同意權行使


漢寶德紀念館 – Han Pao-Teh Memorial Museum    https://hptmm.tnnua.edu.tw/



學院時期

本校於78年奉准籌設,由漢寶德教授擔任召集人,進行規劃。82年成立籌備處,84年8月動工,85年7月正式設校名為「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開設音像紀錄研究所、博物館學研究所、造形藝術研究所、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86年增設應用藝術研究所、建築藝術研究所、七年一貫制音樂學系,並成立國際藝術交流研究中心。

87年成立音像動畫研究所、七年一貫制中國音樂學系,並開設教育學程。

88年成立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古物維護研究所。初步建構以高階之研究所階段藝術教育為主軸,並發展大學部及七年一貫制之教學單位。

學校因教育、創作與研究發展上的需要,於91年成立應用音樂系、民族音樂學研究所,92年則成立藝術史學系、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及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大學時期

93年8月本校奉准改名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改制大學後分設音樂學院、視覺藝術學院、音像藝術學院、文博學院及共同教育委員會。並陸續於94年、95年成立音樂表演與創作研究所、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實踐本校創校之追求精緻且專業之治校特色。

98至99年進行系所調整增設,七年一貫制中國音樂學系更名為「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音樂學系與音樂表演與創作研究所整併更名為「音樂學系」、藝術史學系與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整併更名為「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博物館學研究所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整併更名為「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音像紀錄研究所、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及音像動畫研究所整併更名為「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應用音樂學系」由音樂學院改隸音像藝術學院,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更名為「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元培創校60週年 校友返校舉辦「美好年代」創作聯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1 17:21:21) 慶祝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創校60周年,藝術中心策劃「美好年代」校友創作聯展,聚集了多位來自醫療、文創領域的校友,藉由多樣化的創作形式,展現對母校的深厚情感及藝術熱情,也為校慶慶祝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美好年代」校友創作聯展參展者李虹津、徐元美、彭雪慧、賴秀蓁、顏玉秋以及魏秀美,分別來自醫務管理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以及茶陶文創學程,有人還在醫院任職、有人已經退休,藝術創作領域也各不相同,任職台北榮總、擔任流動畫社社長的魏秀美,也邀了同事一起展出近年歐美流行的流動畫作品。
這次展覽共有60件作品,有李虹津的鉛筆畫、徐元美的壓克力顏料畫以及顏玉秋的書法都是鑽研多年的成果;彭雪慧的作品為書法家謝石鴻老師指導的「虹吸墨彩書法」創作系列,運用咖啡、蝶豆花等天然媒材,透過虹吸原理展現紙張上的獨特色彩層次;賴秀蓁的陶藝作品則有原住民紋飾的特色;魏秀美以流動壓克力顏料創作流體畫,透過自然流動展現色彩的碰撞與流動的美感。

「美好年代」元培校友創作聯展參展者於佈展時合影

「美好年代」校友創作聯展於11日上午舉辦開幕活動,學校董事長蔡雅賢、副校長黃曉令等多位師長出席,已退休的師長葉璟萱、張意珠,還有14屆檢驗科畢業、當年是學生會總幹事的柯政都校友,以及元培校友會秘書長祝興萍與副秘書長宋政霖都來共襄盛舉;徐元美校友特別安排「詩歌花園聖樂園」演唱民歌組曲,與參展師生同樂。

元培校友創作聯展開幕活動由《詩歌花園聖樂園》演唱民歌組曲

元培蔡雅賢董事長也是光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為出席聯展的貴賓及師生講述了創校人蔡炳坤的堅持: 「元培的學生不只要技術的學習,還要有藝術的涵養」,因此學校在2008年成立藝術中心,定期舉辦各項展覽,已經有校友回來舉辦過展覽,很高興這次有更多校友一起聯展,也為元培創校60週年校慶揭開序幕。

元培藝術中心舉辦「美好年代」校友創作聯展,出席開幕活動師長貴賓合影

「美好年代」校友創作聯展自即日起,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光宇藝術中心展出至10月7日,歡迎各界前來欣賞,感受元培60年來培育人才的成果與校友們多才多藝的創作表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09 17:21:02)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生技製藥系師生利用臭氧技術淨化環境,成功應用在新竹流浪動物之家、新竹地區國校及幼兒園廁所,減少異味和傳染疾病傳播,此項在推動永續發展方面的卓越表現,榮獲2024年第三屆「APSAA亞太永續行動獎」。該獎項8日於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頒發獎牌,元培校長王綮慷代表領獎。

元培致力環境永續發展有成榮獲2024亞太永續行動獎,校長王綮慷(右)代表領獎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師生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致力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有關健康與福祉的部分,特別是在減少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及促進心理健康方面做出積極貢獻。這些努力使元培在本屆亞太永續行動獎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
此次獲獎的計畫由生技製藥系黃維寧老師領導,自2021年起,他帶領師生前往新竹流浪動物之家,運用臭氧(O3)技術來淨化環境。臭氧是一種具有強大活性的氣體,能有效分解空氣中造成異味的物質,且臭氧最終會分解為氧氣,無殘留物,確保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生技製藥系黃維寧老師(右二)領導的計畫代表元培獲2024亞太永續行動獎

這項技術已成功應用於新竹地區的國小及幼兒園的廁所,以減少異味和傳染疾病的傳播,進一步保護學童的健康安全。未來,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預計將此技術擴展至更多公共區域,如地下道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以減少傳染病的風險,創造更安全的公共環境。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務暨永續發展中心翁淑娟主任表示,此次獲獎不僅彰顯了學校在推動永續發展方面的堅定決心,更展示了在大學社會責任上的領導地位。未來,元培將繼續推動更廣泛、更深遠的創新計畫,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創造持久的社會效益和深遠的影響力,為當代及未來世代打造一個更美好、更永續的世界。

文章附檔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元培擁抱永續潮流 專業講座追求SDG綠色未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703 18:00:02) 因應氣候變遷、生態破壞、貧困、不平等等全球性問題,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永續話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永續暨社會責任辦公室在113年6月份舉辦了2場活動,以來提升教職員生對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認識與素養,以及提升社會公民的責任感,並在各個層面得到推廣和實踐。

元培開設「GRI永續報告書管理師」證照輔導班協助學生取得證照

首先於6月6日舉辦了「GRI永續報告書管理師分享會」,讓透過學校證照輔導班而成功取得證照的30位元培師生,分享他們的學習歷程與成果。透過工作坊及案例探討,學生學會如何導入GRI國際標準來撰寫永續報告書,並探討在實務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及應對策略。這些經驗分享不僅有助於鞏固元培師生的專業知識,還促進相互學習和交流。
環衛系楊慈定老師分享元培的永續報告書

另外,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和教職員對永續發展的理解,於6月27日特別邀請高雄市永續商業模式發展協會的葉冠宏副理,舉辦了「SDGs剖析:大學業務如何與永續目標鏈結」專題講座。葉冠宏副理以其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專業知識,深入探討SDGs的17項主題、169個目標和策略以及實際應用的範例,提供寶貴的洞見和建議,協助元培的教職員理解日常業務的推動也同時是SDGs的實踐。

元培辦理SDGs講座,講師葉冠宏(左五)與參加的教職員生合照

這兩個活動充分展示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在培養永續發展專業人才方面的不懈努力與承諾,希望這些課程和講座不僅豐富元培師生的知識儲備,也能激發他們對永續發展的熱情與投入。

文章附檔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致理科技大學

 

致理科技大學


出席致理科大60週年校慶 侯友宜盼優秀學子根留新北

【新北市訊】新北市長侯友宜今(10)日出席致理科技大學60週年校慶慶祝大會,他表示,致理科技大學孕育許多傑出產業人才,盼持續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讓優秀人才扎根新北,帶動新北產業蓬勃發展、接軌國際。

侯友宜表示,致理科大長期孕育產業人才,至今培養9萬多名傑出校友,優異表現深受社會各界肯定,更連續9年獲得企業最愛大學調查中私立科大第一名的殊榮,近年也吸引許多國際學生就讀,為新北市帶來多元文化風貌。

侯友宜強調,致理科大為學校、企業與政府三方合作的最佳典範,市府將持續努力打造優質環境,盼優秀學子畢業後留在新北就業,期待未來致理科大不但是企業最愛,也是國際優秀人才最棒的培育搖籃。



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

 

立法院第 11 屆第 2 會期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113 年 11 月 6 日

「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 公聽會 書面報告

教育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06/501.pdf

目 次 

一、前言 

二、技術型高中與科技大學合作 3+2 新五專模式專班 

三、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 

四、「私立學校法」第 62 條修法 

五、公私立大學合作整合資源(公私併) 

六、結語


一、前言 

大專校院一年級學生人數自 111 學年起開始減至 20 萬人以下並逐年遞減,117 學年預估降至最低點 15.7 萬多人。受到少子女化趨勢影響,私立學校面臨招生來源不足問題,由於學雜費為私立學校重要收入來源,生源減少將嚴重影響學校財務及教學品質。 

對於辦學績效不佳之學校,外界關心學生受教權、教職員工工作權之保障,因此本部訂定「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並於 111 年 5 月公布,協助退場學校停辦前校務正常運作、辦理學生轉學安置、協助教職員工轉職及發放慰助金等事項。另設置 「退場基金」補助學生轉學安置所需費用,墊付學校停辦前教職員工薪資及正常營運所需經費、教職員工慰助金及解散清算所需費用,以協助學校解決資金困境,有效保障學生及教職員工權益。 

為協助私立學校辦學,本部推動多項擴大生源政策,以下謹就 「新五專 3+2」計畫、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私立學校法」第 62 條修法及公私立大學合作整合資源(公私併)等議題說明如下。

二、 技術型高中與科技大學合作 3+2 新五專模式專班 

(一) 因應少子女化影響及技高學生普遍升學趨勢,技專校院於培育學生適應未來產業變化之角色亦更為重要。現本部已推動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產業學院計畫」、「產業碩士專班」與 「產學博士專班」等措施,帶動產業與技專校院交流,養成產業所需人才。惟仍須持續強化技高與技專間的合作關係,提升學生實作能力,以吸引國中畢業生適性選讀技職體系,因應未來學生來源逐年減少的挑戰。 

(二)本部規劃技術型高中與技專校院合作辦理 3+2 新五專模式專班(以下簡稱本專班),鼓勵國中生選擇就讀技高及技專,本專班以試辦計畫為起點逐年增加辦理規模,強調於技高必修課程不變更之前提下,兩方共同規劃銜接性之技高選修課程及技專實作課程,學生透過各群科專業科目與實習科目之扎實學習,奠定專業能力之基礎;技專階段則加強實作與進階能力,並可媒合產業職缺,幫助學生所學即所用。

(三)本專班之合作技高與技專得依開辦計畫共同赴國民中學進行宣導,鼓勵國中畢業生參與。幫助學生提前看見選擇技職之多元可能性,升讀技高、技專並適性發展。

(四) 計畫特色: 

1. 本專班不同於五專學制或是技高建教合作班,無須提前進入職場實習或工作,而是在現行技高課程架構下,規劃銜接式實作課程,同時經由科大單招管道甄試入學,免用統測成績,減輕學生學習統測學科之壓力,而能真正專注於專業技術能力養成,培養學生就業即戰力。 

2. 本專班亦有助於技專校院吸引有興趣的學生投入技職教育,擴大生源。提供學生進入技職體系之多元選項,也能落實學以致用之精神,健全技職教育發展。

三、 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 

(一) 新型專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 STEM、金融及半導體相關領域為優先招生對象,由開班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規劃客製化課程,再透過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提供每年至多新臺幣(以下同)10 萬元、最多補助 2 年之產學獎助金與企業提供每人每月至少 1 萬元之生活津貼,加上相關部會行政資源或支持措施,讓學生安心在臺就學,畢業後須有留臺就業之義務。 結合產業力量,從招生、課程設計、就業輔導措施到留才機制,達到加速擴大強化海外招生與促進優秀國際學生留臺就業的目標。

(二) 為對應產業各階層人才需求,本部多年來已透過多項專案計畫與產企業共同培育各級技術人才,推動各種型態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方案,包含:產學攜手、產業學院、產業碩士專班、研發菁英計畫(產業博士專班)等專班計畫,讓學校與企業共同甄選、規劃實習、專題製作等實務課程。

(三) 為確保新型專班開班學校系所教學品質,於新型專班實施計畫明訂申請學校資格,同時為確保所招收之優秀學生符合政府獎助金補助宗旨,實施計畫亦明訂招生國家別及學生來源與入學資格及語言能力等;另經由專科以上學校維護外國學生受教權益查核作業,維護就讀新型專班外國學生校外實習權益,從開班學校、徵選學生及查核作業皆有嚴格把關機制。 

(四) 綜上,本部推動新型專班將有助國家經濟發展,滿足產業界人力之需求,藉由擴大吸引及留用臺灣自行培育的國際生,於畢業後投入臺灣職場工作,除紓緩國內產業缺人才的困境、 也讓各校不受少子女化衝擊能永續經營。 

四、 「私立學校法」第 62 條修法 

(一) 目前捐贈私立學校得適用所得稅法抵稅,個人列舉扣除額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 20%,營利事業列為當年度費用或損失不超過所得額 10%;而現行私立學校法(簡稱私校法)第 62 條規定,透過興學基金會「指定」捐款,可作為列舉扣除額或列為費用或損失之比率上限,個人可提高至綜合所得總額 50%,營利事業則為所得總額 25%。因此,指定捐款私校者最高可累計捐贈比例分別為,個人綜合所得總額 70%及營利事業所得總額 35%,但透過興學基金會「未指定」捐款予特定私校者, 得比照捐贈公校「全數」作為列舉扣除額或列為費用或損失。

(二) 多年來大學受少子女化衝擊,尤其私校經營愈加困難,在經費籌措上相較於公校需有更積極作法,因此私立學校或協進會皆不斷提出公私立學校抵稅額衡平的建議,才能引入更多外部資源,健全學校發展,提供學生更高品質的學習環境,如興國管理學院及高苑科技大學皆在面臨財務危機之際獲得民間資源挹注,而成為如今的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及台鋼科技大學。此次修法可提高捐款者大額捐款意願,緩解私校辦學 經營之財務壓力。 

五、 公私立大學合作整合資源(公私併) 

(一) 現行大學法及私校法尚無明定公私立大學合併制度。目前大學合併態樣僅有「公公併」或「私私併」,其法源分別為大學法第 7 條、私校法第 67 條。 

(二) 又依現行法律規範尚得採行「公私整合」模式,即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簡稱臺科大)與華夏科技大學(簡稱華夏科大) 兩校整合案例,由華夏科大依私校法第 70 條規定辦理停招、 停辦,並依私校法第 72 條於解散清算後將校產捐予臺科大, 且華夏科大教職員工依資格與意願辦理優離優退後,其餘教師由臺科大以專案教師分年聘任、教職員工以約聘人員分年聘任,完成整合。

(三) 鑑於我國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兩者法律主體性質不同,公立大學屬廣義的政府機關,私立大學為財團法人,兩者法律地位、人事與會計制度、財產歸屬等不同,連帶影響人事與會計等制度調整,無法逕依現行大學法第 7 條與私校法第 67 條推動合併;因此,如欲推動「公私併」者,將涉及國立大學 「教職員去公務員化」、「教師退撫」與「國有財產歸屬」,以 及私立大學「法人解散」、「財產清算」、「教職員接收」與「剩 餘資產捐贈歸公」等議題挑戰,除需雙方學校有共識外,亦須跨院部會單位協調研議制度變革。 

(四) 綜上,在促進提升學校競爭力、學術卓越以及轉型發展的目標下,有關推動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進行合作整併,本部將樂觀其成。又本部前委託中正大學研究,建議大學可先藉由互補性跨校合作,以漸進方式進行教研資源整合,再逐步研議推動組織合併之可行性。因此,未來本部除持續鼓勵公私立大學進行互補性合作及資源整合,提升大學競爭力之外;亦會持續關注臺科大與華夏科大兩校合併模式效益,透過此 種模式的分析與精進,達到妥善運用退場私校之校產與保障私校教師權益的目標,並作為後續規劃公私校的參考。 

六、 結語 

感謝與會各位委員及專家學者,關注高等教育發展議題,面對內、外部環境的迅速變化,本部將虛心聆聽各位委員、各界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及學校建議,期能協助大專校院解決問題,確保辦學品質和永續發展,並作為本部未來相關政策評估、推動之參考。


「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 公聽會

⊙財政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06/502.pdf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好: 

今天貴委員會舉辦「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本部承邀列席,謹就私立學校法第 62 條條文修正草案,簡要說明如下: 

 為衡平對公私立學校捐贈之租稅待遇,提高個人或營利事業大額捐款意願,教育部會同本部 研議私立學校法第 62 條條文修正草案,經行政院於今(113)年 5 月 2 日函請大院審議。本次修正重點為個人及營利事業透過財團法人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下稱興學基金會)捐款予私立學校,不論是指定或未指定捐款予特定學校法人或學校,於申報當年度所得稅時,均得全數作為列舉扣除額或列為費用或損失,自所得額中減除,並將強化興學基金會財務監管功能,確保捐款有效利用,以協助私立學校永續發展。 

大院委員及黨團所提修正草案,大多與行政院版草案意旨相同,期盼各位委員支持,早日完成修法。 

以上說明,敬請指教,謝謝


「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 公聽會 勞動部說明資料

⊙勞動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06/503.pdf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先生: 

本次公聽會本部就所涉權管議題之討論提綱二:「為開拓學校生源及招攬外國優秀學生,教育部辦理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如何有效防範,避免學校淪為業界職訓所」,謹就本部結合學校資源辦理職業訓練工作進行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為促進國民就業,本部運用各級學校師資、場地及設備,依據職業訓練法,為青年、失業者及在職者辦理各項職業訓練,提供產業發展所需人力,達到促進就業之目的,相關作法如下: 

一、在校青年訓練 

為培育產業所需人才,促進青年就業、減少學用落差,本部依青年不同階段需求,補助學校規劃符合產業發展及青年先備職能之課程,於青年在校階段辦理「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大專青年預聘計畫」、「產學訓合作訓練」及「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結合學制及企業實務訓練,強化在校生對產業之瞭解及提升實務技能,畢業後順利轉銜職場。

二、離校青年訓練 

離校階段因應產業發展及就業市場需求,辦理青年專班,亦結合企業用人需求,推動「青年就業旗艦計畫」,補助企業辦理做中學工作崗位訓練,另與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合作推動「產業新尖兵計畫」,鼓勵青年參加 5+N 國家重點產業創新計畫相關課程,以符合業界用人需求,以協助青年畢業後順利轉銜職場,培育產業發展所需人才。 

三、失業者職前訓練 

依據區域產業發展及就業市場需求,透過自辦、委辦及補助等方式,結合大專院校、高中職學校資源,開辦多元職前訓練課程,並於參訓期間提供青年學習獎勵金及符合特定對象資格者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提升青年職業技能 以順利就業。 

四、在職勞工訓練 

為提升在職勞工技能,對接產業人才發展需求,推動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結合大專校院、法人、職訓機構及工會等民間訓練單位,辦理多元化實務導向之訓練課程, 並提供每位勞工 3 年最高 7 萬元的訓練費用補助,以激發在職勞工自主學習,加強專業技能、知識及態度,以累進個人人力資本,提高職場競爭力。 

以上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謝謝!


「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書面報告

⊙經濟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06/504.pdf

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 

承蒙貴委員會今日邀請本部列席「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本部資料說明如下,敬請各位委員不吝指教。 

教育部為協助私立學校經營已有大專校院轉型及私校退場機制、配套及校地活用措施。在私立學校轉型機制方面,私立學校得透過自我檢視 辦學情形,有效運用現有資源,調整現行規模及經營模式,該部並已委請金屬工業中心籌組專家團隊,提供大專校院所在區域產業發展、地方政府資源、在地人才培育及進修需求等資源,協助 學校進行轉型規劃。 

針對私立學校退場機制及配套措施方面,教育部亦訂有「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等相關規定;另為使退場學校校地及校舍有效活化運用,行政院已邀集相關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召開跨部會會議,並確認退場學校校地及校舍後續使用需求。

另為解決少子女化及產業用人需求,本部與教育部、勞動部共同成立「重點產業及重大投資跨 部會人力供需合作平臺」,由本部推動產業公協會調查廠商實習、專班、職前訓練及徵才等需求,並將廠商所提需求轉介給相關部會媒合。 

112 年共 1,500 多家業者提出 13.5 萬個實習、 產學專班、職前訓練及徵才等需求,由勞動部、 教育部協助 1,200 多家廠商媒合 8.5 萬人至企業就業或與學校共同培育人才。 

本部將持續與教育部、勞動部共同推動重點產業及重大投資跨部會人力供需合作平臺,並擴大產業參與,後續將持續配合相關部會政策,提供充裕之人才為產業所用。


「少子女化加劇私校退場,如何挽救?」公聽會 書面資料

⊙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106/505.pdf

一、有關討論題綱所涉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議題,說明如下: 

(一)國發基金與企業共同出資擴充培育量能:

為配合我國人口政策需求與臺灣產業布局,教育部自112年起推動「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實施計畫」,由國內大學校院及企業共同開設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簡稱新型專班),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提供國際生每人每年至多10萬元、最多補助2年「產學獎助金」與企業提供每人每月至少1萬元「生活津貼」的鼓勵措施,強化國際生來臺就讀誘因,並需於畢業後留用投入臺灣企業就職,為臺灣引入優質人才。 

(二)教育部及僑委會精進就學及就業輔導措施:

除持續加強國際生華語能力,亦將強化大學對國際生的職涯諮詢及就業輔導機制,同時結合查核並改善學校及廠家實習機制,防範仲介機構的不當操作,從源頭把關並加強管理密度,俾兼顧教學質量俱進與維護學生在臺學習權益及生活品質,以促進優秀人才留臺就業。 

二、結語 

為因應少子女化及其衍生之人口重要議題,行政院指派政務委員進行跨部會協調,目前由陳政務委員時中召集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及相關部會,規劃推動少子女化及高齡化相關政策,並由教育部擔任綜整機關,共同推動「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本會則針對延攬留用僑外人才相關議題,協調經濟部及相關部會規劃推動相關對策。